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再透视 黄锦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黄锦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趋势扩大、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
        广州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805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趋势扩大、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表现出广域性、多维性、动态性和可测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处理空间关系、建立数据中心、引领技术应用和实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自然资源;管理;测绘地理信息
        引言
        随着各级自然资源部门陆续组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继续履行测绘职责的同时,也将担负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的新使命。由于测绘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对于数据的需求量较大,加之之前的测绘技术较易受天气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不仅测绘效率难以保证,测绘的准确度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因而就需要其摒弃传统的测绘方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去完成这一测绘过程。
        1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述
        1.1系统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计算机图形、航天、遥感等技术的一项全新技术体系,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具备数据输入、分类存储、数据编辑、运算分析等多项使用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多元化信息服务。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地理信息系统根据用户操作需求,自动对相关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程序在已知数据基础上构建空间信息模型,模拟所对应的现实地理空间的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模拟地理空间观测服务以及各类空间的地理数据,便于后续测绘管理工作的开展。
        1.2系统特点
        (1)信息动态处理。地理信息系统采取即时监控、卫星观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测绘区域内的地理信息,并随着测绘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情况而实时调整测绘结果,改变所构建的空间信息模型,保证了测绘信息的时效性。(2)自动化。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程序运行准则,用户提前输入的控制指令,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自动开展各项测绘作业,如数据采集、输入、分类存储、集中显示、图表绘制、图像处理,既可以提高测绘管理工作效率,简化作业步骤,又可以消除人为因素对测绘作业质量及结果准确性的影响。(3)完整性。从软件层面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具有多项使用功能,如信息采集、运算分析、集中显示等,可以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动态化处理,满足现代测绘工程的作业与管理需求。从硬件组成层面来看,系统将以硬件的形式存在,与各类软件产品相互组合,即可形成稳定的、完整的、具有良好逻辑性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各类实时地理信息进行流动处理,完成信息流数据交换等操作。(4)高精度。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地理信息系统采取即时监控、卫星观测等技术手段,测绘精度较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还具备数据加工处理功能,可以对存在的观测误差值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缩小测绘误差、提高测绘精度。
        2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处理空间关系
        基础测绘地理信息为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保护等各项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重要的空间位置数据。高精度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需要正确运用国家测绘基准和坐标系统、需要正确运用各种投影解算,只有这样才能为各项业务提供空间关系的基础。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编制各类图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为各类业务用图确定统一的出图标准,各类业务用图遵从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形成自然资源业务用图体系。对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涉及到的与位置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例如自然资源登记确权过程中的测绘技术标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测绘标准等。

自然资源管理还涉及规划管制信息,将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规划区范围等控制线与基础地理数据建立叠加关系,同时建立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的比较,有利于落实自然资源的空间管制。
        2.2建立数据中心
        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依托于海量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基于已有的国土“一张图”,构建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建立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对获取的自然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入库前检查,按要素对数据进行结构设计和存储设计,所有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之后,形成规范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集。基于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土地、地质、矿产、水、森林、测绘、海洋等各项业务数据,融合地上与地下、大陆与海洋的数据,开发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通过建立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实现对自然资源数据的安全管理、检索查询、输入输出、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网络共享。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对自然资源大数据进行深度数据挖掘,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开发和优化自然资源分析算法,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和图形挖掘、基于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等算法,建立基于自然资源数据中心的综合分析平台。建立数据中心的同时也要注重数据政策的保障。
        2.3引领技术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指收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的技术,包括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引领以上先进技术的业务应用。要统筹卫星定位技术与遥感技术,提高导航定位系统的实时精度。利用激光雷达技术采集自然资源数据,基于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制图研究,根据不同来源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不同深度的应用挖掘,推广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业务化。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采集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关联分析,开展现状研究和专题研究,利用模型和算法进行趋势预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运用5G技术在基站可达的范围内实现了地理信息的实时采集和集成,未来当基于卫星通信的6G技术来临时,地球任何角落的任何通信终端都会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工具,自然资源管理真正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2.4实行质量控制
        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中的各项数据产品与服务,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控制体系。数据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控制数据质量应从数据质量产生和扩散的所有过程和环节入手,分别用一定的方法减少误差。依据技术标准与规范编写技术设计书等文档,对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过程检查,对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素质与水平进行监督,项目实施前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全程掌握项目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处理,对出现的关键性问题在平台里做好记录备查,将最终的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录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平台。在质量控制流程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把控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检测,例如运用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加快对航测地形图的校验,可以大大提高精确度、缩短检测时间。利用先进的元数据法和地理相关法,加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分层组织与检查,运用算法校核控制数据误差,保障数据质量。
        结束语
        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管理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数据分析、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成效显著。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测绘行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掀起一场行业变革,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必须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力度,明确系统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以此提高测绘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陈常松,刘芳.关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基础性工作的思考[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4-18(3).
        [3]李恒凯.地理信息建模与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