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卞修胜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卞修胜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张李乡时寺学校 安徽 淮南 23226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有效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积累阅读知识与技能,提升阅读感知力,解读阅读内容中包含的重要教育内容,提升语文学习力与创造力,从而达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效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也是学习习惯的一种体现。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内容不断深入,教师要将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或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通过学生交流探讨,提升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从问题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阅读教学“太负责”,学生难成长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控阅读课堂教学全过程,正是因为教师对阅读教学“太负责”,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无法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阅读教学应该学习燕子妈妈。动物学家观察小燕子成长,发现很多小燕子长大了,却离不开燕子窝,燕子妈妈就不断尝试将小燕子向外推,刺激与鼓励小燕子自己张开翅膀飞翔,最终小燕子突破了自我限制,终于能自己飞翔。如果燕子妈妈不采取办法推动小燕子飞翔,那么小燕子可能永远也学不会飞翔了。这也适用于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应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对学生阅读进行过多干预,应引导与辅助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太负责”,未必是好事,有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提升[1]。
2.教师“一本书”教学,学生阅读学习视野局限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内容常依赖一本语文教材进行,教师的阅读教育范围限制于此,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也受到很大局限。初中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拓展阅读意识与习惯,只有不断丰富阅读积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若一味采取“一本书”阅读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阅读学习仅停留在教材知识范围,而语文教材内容在语文知识体系中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如果不利用宝贵的初中教学时间为学生有效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阅读能力随着阅读经验增加而不断提升,这将是多么可惜至极的事。
3.教师“轻情感”教学,学生阅读感知不充分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阅读知识内容的讲解,对于语文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教师的教学常浅尝辄止。一方面受教学时间限制,一方面教师教学辅助运用不充分,如教师不善于借助网络技术深化情感教育等,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过程就无法对语文人文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感知。其实,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传递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应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塑造品格、传达精神教育指导等,教师阅读教学“轻情感”,会使学生语文学习仅注意知识学习,缺乏情感感知力,致使学生语文学习发展受限。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1.以“微课”建立阅读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

结合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为学生量身定做“微课”内容,学生对阅读进行有效预习,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微课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享阅读学习方法,发表自我阅读学习见解等,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合作深入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中国石拱桥》为例,教师设计微课内容,首先在微课中将我国著名石拱桥图片进行展现,由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观察到的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向学生介绍作家茅以升,他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都是茅以升参与设计、指导修建的。让学生在了解本课作者的基础上,再对文章进行阅读,阅读之后再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微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分析,如以形容词描写中国石拱桥,找出相应句子,并思考形容词运用的妙处。如历史悠久的、形式优美的、巧妙绝伦的、坚固的、杰出的中国石拱桥,作者如此描写中国石拱桥意欲何为?教师在微课设计中向学生提出此类启发式问题,促进学生以问题为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对文章整体脉络有细致的把握。在进行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以本课所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学生会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石拱桥在建筑史上的光辉印记,同时表达对劳动人民工匠精神及创造智慧的高度赞许、对国家制度的积极拥护,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达到语文教育重要的目标。
2.注重阅读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丰富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阅读教学外,为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教师还应该结合语文教材、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丰富阅读积累,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要对其落实具体的阅读要求。如定期开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学生可以将近期阅读的课外内容与大家共同分享,表达阅读后的收获,阐述阅读心得或做读书笔记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拓展阅读学习氛围,使学生热爱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之一,一百单八将的英雄形象各个鲜明,具有深刻的阅读学习与教育指导意义。本课以双线展开叙事,阅读学习中学生通过矛盾冲突的情节强化对文中的人物的形象认知,杨志,晁盖,吴用形象会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学生进一步学习以环境描写展现本文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白话语言对学生阅读学习而言是个小小的挑战,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了解文章创作情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水浒传》拓展阅读,既为学生阅读经典四大名著做基础,也使学生在不同英雄人物的故事背后体会文学创作的魅力。有效拓展阅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重视语文人文教育,提升学生阅读感知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教育优势,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情感感知,塑造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意识等。以语文教材内丰富的人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全面发展与进步。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写法欲扬先抑,写作详略得当,突出了阿长的人物性格特点。长妈妈是鲁迅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以鲁迅写长妈妈思考这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我们生活中是否有这样一个“长妈妈”,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讨厌她,因为某件事会感激她,到最后会无比怀念她?教师以本课激发学生深刻情感认知,被课文创作感动,也应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将爱与温暖传递,从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结语: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现状等方面综合思考,积极转变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有效教育引导下实现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今后语文良好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劼, 严瑞.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006(008):73-74.
        [2]王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3):59.
        [3]孙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