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苇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在读研究生 辽宁锦州 12100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模式已不符合要求。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支架式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价值,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支架式教学模式 探索与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建构知识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并且以学生培养质量的产出为导向,因此建构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应基于此判断,凸显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要为达成历史课程目标而设计。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支架式教学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提升认知内驱力。支架式教学是概念框架,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习者现在已有的、通过独立学习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平,也即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专家的帮助下学习者的能力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他称为潜在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和潜在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可定义为‘最近发展区’[[]]”。支架则是以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引导学习者从一个较低水平走向另一个较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模式由确定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进入情境、合作探究、独立探索、效果评价、撤离支架这几个环节构成。[[]]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价值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教学实用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断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达成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其次,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最后,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教学极端:一是部分教师在上课时生搬硬套支架式教学模式;二是部分历史教师并不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上课从未应用过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自身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掌握程度决定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否得到合理运用,如果教师缺乏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套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效率。
(二)忽视学生认知水平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量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部分教师可能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判断失误。
(三)教学任务重,耗时费力
初中教学阶段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安排课时量过少,而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因受限于应试教育及面临中考的压力,教师对其他教学模式的探索无暇顾及,导致在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困难。
三、改进和提升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理念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关注时事,不断提升自己。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师范技能培训等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教育教学讲座,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应掌握班级整体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要兼顾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困生学习的特点,制定符合他们水平的支架,不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掉队。[[]]其次,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来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了解学情后,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支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三)合理规划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将时间的利用达到最优化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教学进度和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功课,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展的理念大相径庭,阻碍了初中历史学科的健康发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提升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至关重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应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避免唯成绩论。评价的基本方法除传统的纸笔测验之外,还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教师观察等。其次,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的互评。为发挥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教师还应鼓励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评价标准也应实现多元化。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等的培养。既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初中历史的教学应该采取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应对其进行持续改进。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解决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应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小利.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重庆市铁桥中学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
[2]王素辉.建构主义理论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王新民.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4,(6):129.
[4]洪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6.
[5]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1.
[6]黄秋月.《浅析“三究四学”教学模式下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D].上海: 华中师范大学,2015.
[7]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田所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初探—以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刘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10]赵静,赵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