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于丹丹
[导读] 小学阶段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
        于丹丹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250014
        摘要:小学阶段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也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制定班级常规,选拔优秀班干部,组织班委会工作,适时地创造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1 目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1 班主任角色错位问题
        结合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可知,班主任角色错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班主任放任学生不管和班主任独自垄断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其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会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更不可完全放任学生。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注意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位学生。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班主任没有明确自身的定位,这就导致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反思,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1.2 班级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小事而产生不同的矛盾,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处理矛盾或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学生之间产生交往障碍。分析班级人际关系形成障碍的原因,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对社会认知存在偏差或情绪上的波动等。
1.3 班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有一部分班主任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凭借主观意愿或自己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同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部分教师错误地将班级管理计划与学校规划画上等号,扩大了班级管理的范围,这就导致班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整体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2 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家校共育,与家长充分沟通,统一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学生在校学习,个别家长认为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认识有所偏差,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改变家长的这一错误观念。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是来自父母的示范与指导。教育工作需要家校齐抓共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一。随着科技发展,如今通讯更加便利,沟通方式灵活多变。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例如电话、微信、钉钉、面谈等方式,和家长成为朋友,使家校交流更和谐。那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统一教育理念呢?
        首先,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言语态度,尊重个体,以肯定学生作为切入点,慢慢深入,再进行疏通,指导存在的不足,让沟通在融洽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沟通更具可行性。针对引导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要注意方式方法,与学生家长进行详谈,探讨孩子的优点是什么、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等,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家校双管齐下,对孩子的教育才更具有实效。其次,班主任应进行家访,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背景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找到存在的问题与原生家庭影响有关的方面,以便日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长远性。

再次,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将班级规章制度介绍给家长,说明制定规章制度的理由,询问和听取家长的建议,适当地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让家长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抓共管的重要性,更加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支持班主任的工作,统一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2.2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小学学生的眼里,班主任教师就是最完美的榜样,如果能得到班主任的一句夸奖,学生会高兴一整天,甚至回家还会和父母“炫耀”。因此,班主任教师对班级中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面对一些身体有残缺,或者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班主任不应该忽略他们,而应该加以更多的关注,在他们表现良好的时候,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夸奖。班主任教师必须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产生差别心理,多多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在学校日常的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也应该注意这类学生是否遭受校园暴力,一旦发现班主任教师必须马上制止,并严厉惩罚施暴学生,只有这样平等对待,才能用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创设优良的班级环境
        教室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环境,温馨整洁的教室环境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班主任教师在教室的布置方面,应该采取一些个性化措施。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后黑板或者班级角落设立小栏目:进步小明星、爱心小明星等,让教室中的每个角落都能起到激发学生上进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榜上明星,从而形成班级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良性的班级气氛中,班主任也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
2.4 不断完善班级奖惩机制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表明了规矩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想妥善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完善班级奖惩制度。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并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管理制度,对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例如,部分学生表现优异,在班级中贡献较大,教师可以在期末时将这些学生评选为“三好学生”;若学生犯错,班主任要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通过简单的惩罚让其吸取教训,如分发作业、打扫教室等,使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并积极改正。由此可见,班主任不仅需要学会育人,还需要学会育心,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5 巧妙进行交流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性格、能力都大不相同,有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也有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这些学生不怕教师的严厉,十分有个性,对教师的教导也不放在心上,更不要说学习知识的时候。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不能用“硬手段”,而是应该利用巧妙的“软方法”,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放下教师的身份和架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例如,班级中有一个男同学,十分不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差,班主任训斥他多次后依旧没有效果。这时班主任就应该转变思路,先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入手,再了解到学生的父母经常吵架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这方面入手,进行对该同学的“改造”,班主任可以放软姿态,与同学谈话,不谈学校的事,只是告诉该学生,老师也可以成为你的亲人,并且是永远不会抛弃你的亲人等。通过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依赖感,从而改正自身的错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师生共同的责任,要想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应该以育心为本,精心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从而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学成.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家长,2021(09):38-39.
[2]张彦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学周刊,2021(02):169-170.
[3]石珍霞.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新课程,2020(44):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