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红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社布小学 343226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减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困生人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举措。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等,希望借此可以为学困生提供一些帮助,改善学困生在语文课上的困难。提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困生
前言:我国的教育事业是针对全体学生展开的,但是随着教育放入不断改革,小学教育出现了两极分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需要加强对学困生的改造,提升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工作近在咫尺,需要受到国家、学校以及每位家长的关注。
一、研究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的素质水平
国家为了全面发展,首先要提高全民族人民的素质,我国正在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保证其内容满足受教育人可以长久发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共同发展。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应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借此保证初等教育能够有条不紊的发展,这对提升未来全民族人民的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家长更放心的让孩子接受义务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但是每个班级还会存在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为之感到苦恼,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影响了家长的情绪,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耽误了孩子的未来。所以,需要对小学的教育手段进行改革,改革教育方式是对学校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以及家庭负责,保证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校方、学生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合作,保证每位学生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3.有利于学困生本身的身心健康培养
学困生的心理一般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带来的压力。在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内心的探索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查,老师需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提出一些列改变学困生学习状态的方法,这一点对于丰富教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生成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前几年我国提倡的计划生育,所以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所以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被家长宠溺,这样就形成了孩子的特性,其自身具备很多不良嗜好,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平时家长的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督促孩子的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没有自控能力。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在课后背诵或者熟读的方法来提高成绩,但是大多数孩子都被游戏所吸引,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会更懈怠,导致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升不上去。
2.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学生语文成绩无法提升的原因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自身的学习能力差,加上自律性差,在学习新知识后,不会主动地去复习、巩固、扩展,这一点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写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够自信,总认为自己做不到,学不会,给自己增加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害怕被老师、家长批评,就更无法专心学习。从而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时刻留意每个学生的状况,为学生及时纠正,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迹。
3.学校的教学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学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时,侧重于课本的知识,并为实际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师讲课的进度也是根据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安排,忽略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很少主动问老师课上不懂的问题,老师也没有主动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还存在一部分老师经常批评和讽刺学困生,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少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1.培养兴趣,从激趣导入开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视频,或者老师自己研究一个游戏,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跟随老师讲课的进度。
2.习惯纠正,从课堂常规抓起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听写习惯、提问习惯、动脑习惯、做笔记的习惯等等。第一,学会听写,听写包括聆听和写字,在聆听时,需要学会抓住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插嘴,同学在发言的时候不起哄,有问题先记录,这是在小学刚入学就应该学会的。第二,提问习惯,当有不理解的问题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在提问,组织好提问的语言,在课堂上,老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同时予以鼓励。第三,动脑习惯,动脑对于学困生而言,是十分抗拒的事情,需要老师多加引导,对其进行鼓励,利用课堂多讨论,多提问的方法,鼓励学困生勇敢的回答问题,积极与老师互动,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打错不批评,答对多表扬,引导学生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从而为学生建立自信心。第四,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中高年级要学会自己预习,笔记不光要记录老师讲的内容,同时还需要记录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内容的梳理概括等。学困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速度可能比好学生的速度会慢一些,从听到记,从一点到全面,从记老师的板书到能记自己的问题,每一个进步的阶段,都需要老师给予肯定,同时给予帮助。
三、降低难度,从问题设置琢磨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联系课本中的关键知识点,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并搭建起问题的台阶,引导学生更深层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挑战一些困难的。抽象的问题。
四、树立信心,从评价语言入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肯定学困生的勇气,通过对学困生的肯定,可以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性的让学困生勇敢向前迈出第一步,让他们回答的更完整,思考的更深入,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表扬,或者从侧面让学生理解到这种快乐,并邀请全班同学对她表示肯定,这样可以为学困生改变自卑的心理。
五、巩固知识,从严抓练习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设置随堂小考的环节,在验收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次巩固,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困生的缺陷,并及时消除错误的第一印象,加深正确知识的记忆。在课后,需要经常带领学生练习,抓严抓实,予以示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经常练习,才能更有效的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独立运用,从跟进作业开始
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完成,大部分学困生的情况就能日渐好转。老师认真布置练习题,设置分层作业,一点一点引导学困生进步。跟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面对面批作业,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准备一些奖励,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反馈,及时教导学生改正,在课堂上继续观察并调整。
结论:综上所述,学困生数量想要降低,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日常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只要我们充满热情,运用合理的方法,就能将学困生的数量逐渐降低。让更多孩子都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有能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燕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少学困生的教学策略[J]. 师道:教研, 2020(4):144-144.
[2] 闵秀霞.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6):240.
[3] 闵秀霞.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提升策略[J]. 新课程(上),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