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阜阳市颍东区委党校 236000
摘要:党的组织力强弱关乎党的兴衰成败。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组织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将其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新时代,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尤其重要的话题?值得我们思考;提升的新方向、新思路、新办法是什么?更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新时代
一、提升基层组织力的意义与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重提“组织力”,点明其是基层党建的重点所在,赋予了组织力新的时代价值。应当看到,要构建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首先需厘清何为组织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路探寻。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定义为:基层党组织为履行职责、实现共同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工作方法,领导、协调、凝聚、动员党内外多方力量的组织与个体能力。基层组织能不能真正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能不能让群众跟着组织去实现目标,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其中组织力是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代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面临着新的问题,乡村振兴的号召已经吹响,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升组织力是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去直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难题,透过现象去找本质,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通过调查发现,新时代中基层组织建设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地方单位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嘴上说得重要,实际做起来挂空挡,工作中存在着重视业务工作而忽视党建工作的现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层皮,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对三会一课等制度执行不严,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自我批评的多,互相批评的少,批评避重就轻,追求一团和气,对党员批评浮于表面,不触及实质。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说教多,结合实际的分析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传达重视不够,学讲话、学文件一读了之、应付了事,无法达到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党员群众听了不解渴、不管用,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使党的政治优势逐渐弱化。对身边以及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损害党的形象的恶意炒作行为不抵制不批判,对一些歪风邪气的现象不斗争不制止,抱有与我无关的心态,未能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缺乏高质量人才。由于城乡之间人口大规模迁移,农村中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大多经商、创业或到其他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人才短缺。文化低的党员虽然热情不低,但对新政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少、理解慢,致富能力较弱,引领能力不足,很难担负起乡村振兴的责任。服务能力弱,给群众解决不了问题,办不了实事,导致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弱。
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安于现状,不能及时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总试图以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对策
当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提升上已有诸多积极尝试,其弱化趋向得到一定扭转,但仍存优化空间。
基于世情、国情及党情变化,刚性的规范约束已不能完全满足党建需求,应适时纳入柔性的渗透滴灌。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将组织力的提升理路与柔性嵌入合理结合,有助于实现党群间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价值共通,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强化政治属性和政治引领。一方面,要强化政治引领,着力探索“政治领导+服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以双渠道融入人民生活。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史。可通过组织内部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保证学习效度,并有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先进理念在党员群体中落地生根。如此,有利于帮助党员形成“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工作能力与政治能力。另一方面,要融入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在进行服务群众、管理党员等各项工作时,都应巧将党的价值观嵌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涵养主体思想,而非纯粹地停留在某一特定功能上。例如,党员可把党的要求、号召化入日常生活,在以身作则中对群众施加隐性、柔性的正面影响,纯化对党的认知;还可营造文化氛围,“把政治引领具体化、形象化”,凸显党的标识感和庄重感。总之,基层党组织要形成兼具深度、广度的眼光和思路,把“政治味”浓厚的党的意志、声音柔化为具有“人情味”的生活话语,进而升华为指导绝大多数人的行动指南,在核心处聚力提升组织力。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人才尤为重要。应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提能蓄力”,针对农村党支部人才短缺的问题,要采取多渠道吸引人才,坚持“选、育、管、用”多管齐下,解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从县里挑选一批有能力懂科技的年轻干部下乡任职,积极培养有专业技能和有致富头脑的年轻党员。再次,鼓励返乡务工村民、企业退休管理人员、回村大学生、外来优秀人员到村任职,发挥他们的创业经验、管理技能和智力优势,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保障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提高福利待遇,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着力扩大村干部的政治发展空间,让优秀农村干部有想头、有看头、有盼头,有想干事、干好事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安心投身于农村建设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才华。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媒体、自媒体潮流席卷而来,为提升组织力提供了新机遇,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均可从中引发、生成创新思维。在新时代,新媒体平台占据了群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面对这柄“双刃剑”,基层党组织需不断增强应变能力。作为载体,应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新途径,为党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维度的应变创新,基层党组织得以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且更具吸引力、归属感,能够多向增强组织力。
参考文献:
[1]赵洁,陶忆连.乡村振兴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4卷,第1期.
[2]刘玉娟,王华华.习近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J].理论导刊,2021,第1卷,第1期.
[3]黄海清.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初探[J].党建研究,2018(2)∶36-3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共阜阳市颍东区委党校科研课题(课题号:FYYDKT202006)研究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共阜阳市颍东区委党校系统重点课程(课题号:FYYDKT202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