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 苗兴中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苗兴中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得到不断推进,城市化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得到不断推进,城市化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水土保持的方式来治理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水土保持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的重要功能,其后分析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自然资源虽然是可更新的资源,但就目前开发程度来看,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更新速度远低于人类索取的速度。因此过度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土地资源使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也在随之恶化。水土保持是现阶段解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态服务系统,对于恢复健康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备受关注。
        一、城市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
        城市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水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要保护好水土资源才能够长久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样会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变得愈发紧张,如今,水土流失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危害着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平衡。第二,城市是人口密集且财富集中的区域,基础设施的好与坏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也要做好基础设施环境的保护,但是,由于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使得生态环境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直接影响和拉低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再加上城市交通问题的突出,也会致使相应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出现堵塞问题,造成地面积水较多而引发洪灾发生,使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污染,最终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要采取对策加以完善。
        二、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1. 改善土质
        改善土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通常通过建立方地高垅、造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落叶等枯落物在腐烂之后被土地吸收成为树木的养料,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土壤质量。土质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的养分都在积极改善,对提高土质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坏,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也改善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流失的问题。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改善土质,其目标就是减少土质的成分流失,保护土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实现。
        2. 净化空气
        工业的大力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的环境影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气环境问题。由于工业污染物质向大气中的大量排放,空气质量急速下降,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带来了一定影响,温室效应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必须进行科学治理。保持水土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的主要碳库,树木可以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因此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且吸收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改善人类生活的空气质量。所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净化空气,这对于发展环保事业而言极为重要。
        3. 防风固沙
        我国新疆、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极为严重,严重的影响了其经济发展。沙尘暴是由强风卷起大量的沙尘并在空中飞速弥漫,行进过程中又没有树木的阻挡,导致了其破坏力很大,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要想抵制沙尘暴的侵袭,遏制土地的荒漠化,就要大面积的植树造林。风沙在空中遇到树木形成的大面积防护栏,能有效的降低速度,从而解决沙尘暴等问题。乔、灌木的木根具有稳固土壤颗粒的作用,也能把固定沙土通过生物的转化使土壤具有肥力,有效的遏制土地荒漠化。


        三、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1.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
        了解决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当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这是防治水土流失灾害的根本,对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首先,相关人员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这就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城市需求制定一套可行且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计划,既要能够确保城市基本功能和空间布局,也要将水土流失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实际的承载能力,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必要的前提下,还应当加强城市建设监督检查作业,切合实际的做好每一项水土流失保护工作。其次,要将卫生城市与文明城市相互融合,也要将城市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这也是处理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当然也要将城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活动相结合,只有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合实际地推动水土流失保持工作顺利落实,从而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结合科学技术提高治理能力
        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恢复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环境,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社会进步。所以,有关部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案如大面积被开垦的地区要退耕还林,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等。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欢迎科研人员到当地做研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引进新时代的人才,给水土保持工程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扩大人才队伍。
        3. 完善管理体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管”,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完善管理体制对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很多内容,首先是工程规划,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通过后方可进行行动;其次是工程进行中的监督工作,对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在发现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时要及时止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最后是在修复结束后要再一次对工程进行审查,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进行规划时要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判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再进行动工。
        4.加强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要将水土保持的监督、治理工作融入到城市管理当中。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导致了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愈发严重,过度的开采林业、矿业,违规的建筑工程,随意排放的工业污水、垃圾等都对城市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时,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以预防为主并结合监管的力量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对于违规工程、随意排放污水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坚决惩治;对于人们的生活垃圾采取有效的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打造出一个绿色生态城市。对于城市中贫瘠的土地,要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种植生存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植被,以此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长久以往就可以改善土地贫瘠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等功能,因此必须加强全员认知,建立一个有效、全方面的生态保持管理体系,并要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力度,还需努力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且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关监督监测机制,促进人类、环境、社会的协调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东.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智能城市,2020,6(03):121-122.
        [2]高玉华.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6):124-125.
        [3]何玉宇,张恒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析[J].南方农机.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