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分析 陈雪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陈雪 刘申 陈锦坤
[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是工程进度和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多种桩基础形式中,灌注桩施工在土建施工中应用日渐广泛。
        宁波华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是工程进度和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多种桩基础形式中,灌注桩施工在土建施工中应用日渐广泛。文章结合某高层建筑,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工艺和方法进行分析,对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控制节点进行论述,为同类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
        引言
        柱基础对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建筑整体质量和整体抗震性能。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桩基础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桩基础可以为持力层提供承载力,提高地基基础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此外,桩基础还能有效固定地基土层,提高其抗压性能,对建筑物沉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技术之一,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其安全系数。桩基础技术能够应用于地质松软的地区,从土壤密度的改变来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同时在一些岩层或抗压力较高的土层中时,桩基础技术能够实现重力作用的传导,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如油田开采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多样化的环境,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为油田开采工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不良地质中或较为坚硬的地址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承载力、符合承受力、建筑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所保障,减少不利的地理环境对土建施工的影响。而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根据土壤的情况与工程的需求做出适当的变动,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勘探,保证荷载量、施工效果、施工进度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的要点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需要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帮助桩基础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首先是对施工现场的勘探,这是更好的应用桩基础技术的前提。在进行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情况勘探时,要对土壤的硬度、周边的环境以及水位的值、地震的发生概率等,进行严格的勘察,以防止数据失真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造成负面影响。如在存有较厚泥质粉砂岩的不良地质,风化严重,遇水易坍塌,必然要依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桩基础技术出现问题。相关技术的准备工作要求在施工前将工程进度安排好,规定施工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内容的确定,避免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出现管理上的困难。在施工标准的规定上,需要对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应用的每一项数据及其变动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所有数据都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保障。其次是施工的时间安排,需要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相和谐,确保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而相应设备的准备需要对其存放、维修保养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设备能够在应用时保证其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准备工作有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2.桩基础技术的质量控制
        桩基础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防震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诸如油田开采等工程中建设中,更是关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桩基础技术的质量控制,需要严格对待。在桩基础技术中,由于工序的复杂,以及人们对施工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中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了桩基础技术应用的重点研究内容。桩位出现偏差、桩基的承载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严重影响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此类问题,在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利用承台及地下室结构进行补桩,或对桩体进行复位,夸大承台面积等方法,都能够对桩基础技术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以此来使土建工程的桩基础技术能够更加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


        3.人工挖孔桩
        挖孔桩的成本较低,且操作起来更为简单,因此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一些地下水较少的施工现场中,可以应用挖孔桩技术,应用较为小的面积来达到建筑工程的需求。挖孔桩技术是灌注桩的一种,应用时需要对地表杂物、涂层进行处理,并监控土层的变化来达到高质的施工水平。而人工挖孔桩技术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同名字所展示的信息,人工挖孔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这种方法虽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工程周期也相对较长,但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且质量和施工技术都有所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且出现施工上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因此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4.预制桩施工法
        预制桩施工技术对提升地基承载能力和强度有显著效果,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优点。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确认桩基数量及间距,避免数量过多而挤土,也能避免过于稀疏,承载力不够,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BIM技术对桩基施工予以模拟和计算,确定桩基具体数量及精确的间隔距离。施工前,场地一定要清理干净,避免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影响施工进度。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接桩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接桩时可以由专业的焊接人员进行焊接,确保接桩质量。预制桩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1.压桩
        预制桩压桩时需要严格遵循挤土效应,防止管桩发生位置偏移。压桩时,需要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的顺序逐一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桩机运行的设计应合理,便于后期送桩和喂桩。第一节桩基的压桩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压桩质量,因此,在压桩前需对平机台进行调整,确保桩位定位精确性。压桩时,利用经纬仪、线锤等对桩体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桩体出现过大歪斜,桩体的垂直偏差应<0.5。测量人员需对压桩过程进行实施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确保压桩过程中,桩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压桩过程中还应对施加在桩体上的压力及进入深度进行检测,避免压力骤增骤降,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停机,并对比当地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2.接桩
        接桩时,上下桩节需要保持顺直状态,中心轴在一条直线,错位偏差≯2mm。接桩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接桩时间,将接头处进行焊接,待焊接自处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进行压桩。接桩完成后,需对接桩的接头进行焊接,且焊接质量依据隐蔽工程验收标准予以验收。
        3.终压
        压桩之前,需先用桩机进行试压,以确保预制管桩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双重控制对终压技术参数进行确定,摩擦桩采用的是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进行确定,端承桩则与之相反,最终结果以设计具体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予以确定。预制管桩终压完成之后,需要对顶桩标高进行控制和测量,通常选用水准仪予以测量,测量的误差<50mm。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以确保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结束语
        随着传统施工技术在与现今建筑工程的脱节,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建筑工程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改变。桩基础技术在地震高发地带、高层建筑、仓库、油田开采工程等条件、要求的建筑工程中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坚固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人仍有一些问题难以避免,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技术的进步,来不断完善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53-154.
        [2]郭烽仁.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03):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