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研究 倪召民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倪召民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出现了新的工程建设转变。
        身份证号37048119900504XXXX  山东滕州  277599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出现了新的工程建设转变。借助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控制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明显控制好工程造价管理因素,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应该具有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因素的控制中,及时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造价管理因素控制好,通过这种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因素的控制,提升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能力,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效益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一、BIM技术的概述
        BIM技术应用,可以看作是建筑产品信息化,也是项目组织的信息化,将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共享平台,将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跨部门传递和共享,协同开展工作。以往的二维平面图纸很难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内容和设计方法展现出来,一些新颖、独特的设计构想很难在设计中体现出来。而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式能够更加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整合了以往不同专业单独设立的模型,通过一个立体三维模型,能够更加客观清晰地了解不同专业的工程建设要求。
        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因素,BIM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重要性管理地位。按照BIM技术应用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整合因素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中,其对应的工程中造价管理因素应该在BIM技术应用下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保障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中能够将整体的工程管理要点控制提升。借助BIM技术应用中的工程建模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因素进行细化,保障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细化实施中,为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控制。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应将BIM技术应用和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以此发挥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
        三、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作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将各类工程造价数据存储其中,造价人员需要查阅或再次使用该数据时,便可通过数据库的调用功能实现,同时,数据库的应用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新数据也可以及时的导入数据库中,实现实时更新,为造价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四、BIM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BIM是由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缩写,翻译成中文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是一种新的理念及其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平台等,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应用的主要体现。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所以它的特点都与模型有关,其主要特点有:
        (1)模型信息的完整性。因为BIM是从项目决策开始,一直到该项目终结,项目自始至终所有的信息都会反映在模型中。
        (2)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因为同一模型的生命期内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
        (3)模型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动态描述生命期各阶段的过程。如构件信息更改,会表现于构件及其视图中。
        五、当前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造价模式不符合市场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经济政策逐渐开放,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逐步摸索出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的工程造价也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的管理过程。

传统的静态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通过国家或地方统一规定统一工程定额,进行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动态管理是根据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指数,结合相关的工程造价进行统一管理和预算的。
        2、工程造价模式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
        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市场的变化较快,各种物价也随着市场变化而随时发生着变化。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从而使我国工程造价模式与市场脱节。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通过消耗量指标来反映各个区域的社会平均生产水平。
        3、工程造价确定的方式较为落后
        我国在建筑行业的成本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套用工程的概算定额,根据直接的成本来计算出相应工程的间接成本、利润和整个工程的成本等数据。我国传统的工程造价确定方式逐渐的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同时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不具备很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割管理,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六、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1、决策阶段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阶段,投资估算对于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开端。在决策阶段中,BIM技术可以对建筑场地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筑的要求和场地具体条件来模拟建筑工程的性能,在充分了解掌握各项基础情况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BIM技术能够对以往的建筑数据集成分析,得出工程项目的成本指标,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高效的估算。
        2、设计阶段
        (1)初步设计阶段。经由相关部门审核通过之后,它直接体现了工程项目最高的投资限额,为项目的编制和控制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在BIM的数据库中有大量的经济指标,造价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指标进行工程造价的测算,同时快速的获取设计方案中每个部门的工程数量,以此来进行工程造价的分析,大幅提高了工程造价计算的精确程度。
        (2)施工图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是通过模型建立完成后碰撞检查、虚拟仿真漫游的方式来对施工图中各个部分的设计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在施工图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的现象。
        3、招投标阶段
        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复杂,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的难度也不断的增大。在进行招投标时,招、投标双方都需要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计算时难免出现误差,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工程量,以相关部门制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工程价目表》等相关文件,合理对招投标的价格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在工程量清单中出现漏项的现象。
        4、施工阶段
        在具体的施工阶段,需要对工程量的数据进行拆分,再加之设计变更和索赔方面的数据统计,其中存在的数据计算量相对较大,若对于数据的计算与工程实际进度不相符合,就容易出现较大的漏洞。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BIM模型中虚拟施工的进度与实际进度相比较,在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进度和造价两方面的因素建立5D模型,对项目施工进行实时的监控。
        七、结语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无论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还是在施工和竣工阶段,BIM技术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充分利用BIM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的科学性,也可以提高造价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操双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经济,2016(02):14-16.
        [2]刘家幸,谢友政.浅析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优缺点[J].中国储运,2016,05:131-134.
        [3]李奋龙,房静.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6,24: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