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韦永城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韦永城
[导读]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丰富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并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初级中学   韦永城  533500

摘要: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丰富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并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如今的教学中,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丰富并含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基于此,以下对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应用
        引言: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习语文课程内容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地走进语文世界当中,感受华丽的词藻和诗词的韵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枯燥难懂的课程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体验情境,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和情感,并根据作者写作时的感受开展体验情境,以此不仅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容,从而可以达到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并理解课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猜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本首词。教师在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时,可以指点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以此帮助学生完整地了解并讲解课文的内容。当学生在猜测作者写下本词的情况时,教师可以不打扰学生,并让学生大胆地猜测,在学生猜测后,教师可以不点评学生的猜测,并开展教学。在教学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猜测作者写下本词的背景,在学生提出猜测后,教师可以指点学生,以此让学生说出正确的猜测。之后,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播放完毕歌曲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苏轼创作本词的背景。在学生了解背景后,教师可以再播放歌曲,并在播放歌曲时,让学生闭上眼,在学生闭上眼后,教师可以使用悲叹的语气讲出苏轼创作本词的背景,以此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苏轼创作本词时的感受。最后,教师可以以歌曲《明月几时有》作为背景曲,带领学生使用所体验到的苏轼的感受朗读本词,以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本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知识创设体验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体验情境中,以此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在书写教学文章时的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穿插课堂教学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讲,升入中学之后,教材内容相对小学而言更为复杂,其中一些借物抒情类以及人生体验类文章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对较远,同时其中含义也相对较为晦涩难懂。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仅仅只是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加精细化讲解,让学生对于文章当中的字、词、句准确地加以理解和把握。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工具达到良好辅助性教育效果。
        三、给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情感的表达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生活当中流露的细节,去体会温暖与感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语文也是一门融入情感和感受的学科,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教师可以充分地将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和感知,能够准确地领悟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内容含义以及抒发的个人情感。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启发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情境内容的感悟过程,逐渐地激发自身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中《秋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所描述的具体画面,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师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对秋天的印象。每到秋天,我们都会感觉到一丝的寒意,与生机勃勃的春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天比起来更加的萧瑟和凄凉。并且到了春天人们都穿上了长袖和长裤,装扮上具有秋意气息的服饰,周围的环境也逐渐地由绿变黄,街道边的树叶也披上了华丽金黄的外套……就这样教师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秋天描述出来,学生也追随教师描述的情境画面感受着秋日的气息,并带着对《秋天》这篇文章的期待和好奇开始了课文内容的研读和理解过程。通过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情境准确地描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将情境内容和学习主题相互结合,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感受语文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和深度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水平。
        结束语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之上同时要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进一步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琼予.谈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20(98):41-42.
[2]罗秀芳.初中语文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探讨[J].读写算,2020(20):135+137.
[3]雷有平.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外语文,2019(09):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