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下乡村美育发展现状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任新培
[导读] 美育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
        任新培
        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

        【摘要】美育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缺乏美育的智育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关于学校美育工作总目标,同时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校美育的改革与创新稳步进行。但在经济相对滞后的乡村,美育仍是试探或者还未涉及的领域。因此,结合新时代美育发展机遇,充分激发乡村学校“以美育人”的教育活力,需要多方合力。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农村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各界都把目光从注重学生升学率转移到重视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来。我国也着力定位于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注重人性期待,培养具有健康,丰富,和谐个性的下一代为教学追求的教学理念。从1986年,我国教改委已明确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到2019年4月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的举行,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学校美育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德智体美劳之一的美育,由于因其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教育中并未被摆在应有的位置。然而,无论是为了乡村建设,还是自身美好生活,都需要借助美育深化对美的理解。‘扶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乡村美育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美育薄弱状况需多方合力。
        本人结合长期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学校工作实践,以此文对北方乡村学校美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希望为乡村美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1、乡村素质教育开展困难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过程中,各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美育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取消了学校美育的教育任务。加上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机制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建立,学校也只能把教育重心落在文化课的教学上,使得应试教育地位稳固;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美育受到了冷遇。有的教育管理者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标,仍然把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学校评价与考核制度。成为乡村素质教育发展持续萎缩的原因,致使美育课程在农村学校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加上乡村学生在与城市学生面临同样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把分数这块“敲门砖”放在第一位,忽视自身美育能力的培养,致使美育在乡村的境地更为尴尬。
        因此,乡村的素质教育现状需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把美育教学落实到教学各项任务当中,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确立美育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教育上级部门要为乡村学校美育发展创造条件,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美术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教育评估体制,确保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否则,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美育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2、乡村教育参与者的观念现状
        影响乡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家长对待美育的认识不足。在这个社会,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没有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村的家长们,多数是受教育较少或根本没受过教育,对待美育的看法和观念也存在着偏激或误区,不能正确认识到美育的价值和功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

甚至有些北方乡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认为没必要学习过多的知识,会识字,会算数就够了的陈旧教育思想。另外,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或者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辅导,乡村孩子较多出现学习动机扭曲、情感孤僻闭锁、交际羞怯胆小、成就需要低等心理。而美育恰恰能够使学生树立美的思想和品性,形成美的人格和情操,提高人生境界及生命的质量;能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乡村教师们也应当树立服务家长的意识,有必要进行美育认识宣传教育,纠正乡村学生家长们对美育的认识误区。比如,召集家长展开以“美育的意义”为主题的家长见面会,使其认识到乡村孩子更加需要美育。
        3、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但又很难解决的问题。我国在教育资源投资分配上,一直以来是以城市教育模式为向导,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教育支出的失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成为阻碍乡村美育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美育要公平的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尽管2007年中国教育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但很多乡村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够承担格外的教育支出,加上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基础差、经验缺、力量弱、美育办学思路相对固化、视野不够开阔、致使美育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离完成全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仍是任重道远。
        乡村学校美育课程所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远不及城市,学校资源较少,条件较差。长此以往,老师失去了教的动力,学生也失去了学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大面积提高乡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为乡村社会全面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努力实现“双高普九”的教育目标,需要我国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更应倾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实行精准帮扶,加大在美育教育资源的投入。我们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鼓励乡村教师运用当地资源开展好美育课堂教学,整合美育课程资源,创新美育课堂情境,丰富美育教学内容。
        4、 农村师资及教师专业素养现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犹如冰山,是支撑露在“水面”上的教学能力而隐藏“水下”面的部分,没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素养,很难获得优秀的教学能力。乡村教师师资薄弱,专业能力低,素质水平低也成为了制约乡村美育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实施,加上2017年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破解了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问题,为乡村教育带来新的血液,改变了一些地区以往由文化课学科老师带上艺术课的现状。
        但由于乡村教师培训机会少,面对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不断的深化改革;新课改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实施的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我们深深体会到,乡村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美育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不断完善乡村师资培训等专业支持系统,重视美育教研,培养终身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确保美育工作过程中游刃有余。我们乡村的教师也必须不断增长教学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审视自己文化素质的发展,坚定其美育育人信念、增进其美育育人情怀,来迎接新的挑战。
        
        结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美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但由于地理位置,教育观念,经济等因素,姗姗来迟的美育在乡村正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状况。但我深信中国乡村美育会引起更多的重视,更多的支持,同样坚信广大工作在一线的乡村教育者们,用实际行动让美育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单单停留在文件上面,努力在乡村学校进行多姿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教学,为乡村学校美育建设赋能、聚力、开源。

【参考文献】
〔1〕袁敏,西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4)
〔2〕徐卫妮,走出困境—浅谈农村教育出路〔J〕.北方文学月刊,2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