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如何从当前党和国家的改革实践中,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直接决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未来。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是世界观,也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
1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是衡量评价个体生存意义的工具;社会哲学,是衡量评价区域、民族、国家生存意义的工具;哲学社会科学,是衡量评价全体人类在宇宙时空中生存意义的工具,更是衡量评价国家文明进步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区域、民族,抑或是对全体人类进行衡量评价,都会因为评价主体所处时空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评价指标。因而,哲学社会科学要想获得生命力,就必须因时而新、与时俱进,在汲取过去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所处的大时代,关注所处的大时代,服务所处的大时代,解决这个大时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大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和重任,特殊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展开研究,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切实从政治高度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学术研究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广西力量。另一方面,要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决定了它引领人的方向性强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除了像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传授人们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它引导社会成员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其理论功能是具有阶级性质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扎根于中国大地,其所要建构的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具有“本土气息”的独特话语体系;其所聚焦的是如何在是改革开放的新考验、全球化的新挑战、“和平演变”的新形势下引领中国人民的思想、坚定中国人民的立场、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号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价值导向性在于它促使人民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坚定共同的方向、凝聚共同的力量,为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提供了前进方向和精神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价值观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新事物”之所以一定会代替“旧事物”,是因为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代表人民利益,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新”字具有发展、进步、光明等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代,是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是要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劳动者的社会。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广大劳动者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这个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的社会制度逐步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束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测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时曾指出,“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丧钟的敲响,意味着靠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他人劳动的制度走向末路,意味着“剥夺者”时代的终结。新的时代是无产阶级掌握社会生产资料并组织社会生产的社会主义时代,它在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以往剥削制度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开辟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境界。
5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育人创新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必须在人才选拔和培育上进行创新。要高度重视全民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和杰出人才的培育挖掘,既要百年树人,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二是要加强对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及青年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育,在待遇上要尽量和自然科学同一标准;三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挖掘自媒体中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意见领袖”,并将其纳入体系,进行深度沟通和系统培养,利用其影响力和互联网的传播力来服务国家和社会。
6彰显文化自信的“扬声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在经济体量、科学技术、军事实力、金融地位上的较量,更加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要实现民族复兴,不仅要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崛起,更要使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手段。西方世界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虽不见刀光剑影,但依旧是一场场腥风血雨的斗争,如果不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旦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域的主阵地被其他思潮占据,就会严重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争夺文化领域的世界话语权,就要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扬声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不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人民宣扬中国人民的历史底蕴、精神品质、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充分从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中发掘有益于当代的思想资源,面向中国实际,同时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向世界人民进行阐释和交流,促进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尧.行政化评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误区[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04):128-138+142.
[2]肖新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个论域[J].社会科学动态,2019(11):5-11.
[3]刘同舫.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N].浙江日报,2019-07-31(010).
[4]陈丛兰.哲学社会科学的涵义辨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39(03):352-358.
[5]祁海军.提升新时代哲学的思想供给功能[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