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杨玉琴
[导读] 诗人看景抒情,看到具体的景色再结合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分,

        杨玉琴  
        湖北省监利市三洲镇初级中学   433300
        摘要:诗人看景抒情,看到具体的景色再结合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分,写出了千古名诗。而我们学习古诗词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能够从古诗词当中悟出万事万物的常理。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要知道如今国际交往密切文化融合成为了大趋势,然而文化融合的背后正是文化危机,如今的孩子对于传统文化并不热爱,目前的情况是很少有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试问这样怎能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其实出现如今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够完全将问题归咎于学生身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育的缺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僵硬化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兴致较差,不愿意深入学习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
        
        前言: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例加大。这正是因为如今教育部提倡要重视传统文化,要求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输入让学生受到感染,主动成为文化传承者,完成人类精神文明的延续。然而,现实与预想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有很多老师反映古诗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老师看来诗人文采横溢词的运用非常巧妙,读到古诗词就能够立马联想到相应的场景,但是学生好像非常抵触学习古诗。这实在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采用恰当的方法。一直以来老师让学生进行强制性背诵,这让学生产生了趋避、厌恶的内心倾向性,根本喜欢不了古诗,也不会慢慢接近古诗。问题已经出现就必须要着手解决,老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策略的应用,以便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虽然也很重视古诗词教学但是老师采用的方法不当,在学习古诗前老师会给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提前背诵。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会抽查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这样的做法确实能够让学生紧张起来,在课下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的背诵。但是学生根本不懂得古诗词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事情,自己在背诵的时候几度崩溃,根本不想要继续下去。老师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反而会让学生产生趋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学生对古诗词非常反感,那么在当老师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时学生自然不想要去听讲。老师在让学生背诵之后会讲解题目,接着逐句翻译讲解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强调学生一定要做好笔记,所以老师在进行赏析的时候学生根本没有去细细领会,只是在不停的做笔记,以上的方式虽然看似每一步都很清晰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效果。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对这些内容根本不感兴趣,教条化的教学路径让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教条化和程序化的教学没有人会对课堂感兴趣。
        整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像一直是老师在讲学生扮演着被动角色的角色,这会让学生的主动性降低。老师的错误做法没有让课堂调动学生的吸引力,教学内容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以至于学生不愿意去学习。

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如果学生没有一个积极的表现那么这些效果势必不理想。
        考试试卷中古诗词解析是非常常见的题型,而古诗词这一部分所占的分数也比较多。很多语文老师为了保证学生在考试中不失分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所谓的做题技巧,古诗词解析应当是一个自我个人理解的过程。然而受应试化教育束缚老师并没有给学生自我领略品读的机会,目前的古诗词教学缺乏特色,学生兴趣低下。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1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有一部分老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如果再像原本那样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根本不会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教师应当尝试应用多种方法。
        当然方法的采用也是具有技巧的,不能够乱用。在使用方法前教师必须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多媒体能够完成图片视频的展示,能够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以图片视频为形式与刺激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如梦令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一些生活知识,所提问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联系,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而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气氛调动,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编排成一个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一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重视创造背景
        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古诗词只是单纯的记忆背诵那么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老师不如在进行古诗词讲解前先进行创作背景的讲解,告诉学生作者的身份以及作品所创作的时代背景,以调动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的欲望。而当学生知道了创作背景之后在进行古诗词学习中会自行进行人物的代入,引起感情共鸣,学生将会更加切实的理解和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而有了这一体验之后学生不再排斥古诗词学习,老师的教学也将更加轻松。
        3 结束语
        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反映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中疲累沮丧,总体效果并不好。老师需要从自身找问题,进一步思考是否是教学方法单一或者是教学路径程序化。新形势下老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章运东.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课外语文, 2016, (012):39-39.
        [2]胡辉蓉.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试题与研究, 20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