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4期   作者:张伟松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已经和社会发展融合起来,

        张伟松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已经和社会发展融合起来,这其中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施工以及环保体系应用的主要成果,而秉承着成本节约和资源优化的理念,绿色建筑在施工建设以及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落实成本管理,因此本文便是建立在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结合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通过全过程成本控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为当前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优化依据。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不仅仅是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的重点工程,也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增强社会稳定发展水平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下,进一步的降低投入,提升产出,实现建筑功能的完善,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重点,这其中绿色建筑是新型的建筑体系,能够实现能源以及资源的节约,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环保体系的建立,因此针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通过全过程成本管理,实现针对性研究,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满足我国建筑体系多元化发展需求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最早是在1970年左右,在美国军方中初步应用的,主要应用在军方的日常物资采购以及开发中[1]。后续,该理念体系逐渐被多种领域所知,并且在1980年之后,在各个领域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和发展,综合该理念体系的主要内容来讲,是针对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对象从其诞生开始直到后期的回收和毁灭落实针对性的成本管控,将其所有的费用纳入到管理领域中。结合我国当前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来看,虽然尚未制定较为统一的制度结构和规范,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较强的效益,尤其是在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增长方面能够有效实现成本的控制,提升绿色建筑本身的价值和实用性功能。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及经济效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绿色建筑具备节能环保特点是其最大的优势,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多样化特点和多功能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且安全的居住环境,能够打造高效的建筑运行体系,在控制卫生以及落实环境优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成本管理又涉及到了设计决策成本管理、建造施工成本管理、日常运维成本管理以及回收报废成本管理这四个阶段,与绿色建筑的生产以及后期报废有着紧密的关联,属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范围。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直接作用于居住者、建筑企业多方主体以及社会。
        二、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具体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文论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借助了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不同施工阶段以及运维管理阶段中产生的成本和相关技术体系落实针对性研讨。并且通过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化,来增强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文章选取的案例工程,占地面积共2.12万平方米,整体的建筑面积为21.6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91米,整体的建筑利用绿色技术进行施工和运维管理,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整体项目的中水回用率高达30%,节能效率高达60%,并未占用自然保护区以及耕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集率高达70%以上[2],同时降噪效果也符合当前绿色建筑的实际管理标准。
        (一)通过技术体系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技术体系,能够有效为后期的日常运维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是降低投入,增强产出,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环节,本工程中的建筑选择的绿色技术体系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的应用,大部分以中水回用技术为主,针对生活用水以及生活污水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管道分化,将可利用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废水进行引流,经过处理之后可以重新应用在冲洗厕所以及绿化灌溉方面。
        其次是节能技术,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面向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建筑本身的运维管理,通过节能技术能够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污染,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围护结构主要利用了双层内忽视玻璃幕墙,在玻璃之间设置阳光跟踪电动百叶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确保围护结构能够通过太阳能实现自主运行,照明系统利用智能化照明体系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元素变化,进行自主的室内照明,例如声控灯、传感器、光线监测系统等,能够有效减少用电量。
        再次便是室外环境控制以及应用系统,在进行整体建筑的布局规划时,结合建筑工程所处的实际环境对其结构进行了充分的优化,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规划建筑结构和占地位置,来实现自然通风,增强采光效率,建筑的外墙利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施工,同时能够提升保温质量,确保室内冬暖夏凉,这可以减轻暖通系统的压力,在降低电能消耗的同时能够控制废气的排放,建筑顶层利用绿色植被设置了绿岛,在调节居住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同时,能够实现雨水的集约化管理。
        另外便是整体工程中的杰彩技术,节材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材料的消耗量,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提升其利用价值,本项目体系中利用大面积装饰工厂预制的方法,实现材料的有效控制,同时整体的建筑风格更加的简约现代化,与城市发展理念相符。
        (二)通过成本管控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在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建造增量成本,这些成本是导致整体建筑工程成本浮动较大的主要元素,因此在各个阶段都需要落实增量成本的控制。
        首先要落实好材料增量成本的控制,绿色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节能型材料,这些材料的市场成本价较高,因此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本身的材料增量成本将高出近15%左右[3],为了进一步实现质量和成本的平衡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实际生产需求的角度,合理的审查材料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成本。
        其次,在能量使用方面也会存在一系列的增量成本,例如自动感应系统以及新风系统会导致能量使用的增量成本显著增加,因此在选购新风设备,必须要根据设备的功率、性能、消耗等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全面落实成本的控制,减少后期能源消耗的增加。
        再次,水资源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增量成本,例如中水回收设备以及日常的运维费用。另外在建筑的后期,运维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成本,例如针对绿色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不可循环植被的栽植培育以及管养,针对设备以及相关系统进行零件检修等等。
        为了实现增量成本的控制,实现效益的全面提升,必须要了解对增量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例如本工程为了进一步控制能源的利用率,通过热能计费管理模式实现消耗的掌控,同时也能够帮助用户节约费用支出。在施工以及后期维护过程中,针对部分丧失应用价值的废弃物,可以通过二次利用和有效回收的方法,降低施工成本和报废成本。而针对环境影响因素来讲,可以通过区域,绿岛的设置,来加强对环境的调节有效性,利用树木吸收废气以及污染气体,在提升环境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建筑的节能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必须要建立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角度,落实各个阶段以及各个细节的分析。严格把控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运维管理策略以及建设优化方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维持原有建筑的绿色环保性能,提升其经济效益,为人们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奠定稳定的技术基础,更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韩春媛.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6):49-51.
        [2]彭贵华.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城市建筑,2019,16(9):88-89.
        [3]田海涛.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J]. 建筑节能,2019,47(7):13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