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学为基点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黄建仙
[导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黄建仙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花小学 321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利用以导学为基点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就以导学为基点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探究,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导学;小学语文;信息化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新课改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但是在当今小学教育中不难发现,能将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科学利用起来的老师并不多见。所以为了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能跟上当今信息化教育时代的脚步,要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进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适合的教学情景
        教师要明确一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教学学生学习汉字,而且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出汉字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要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来感受文章中的内涵,并能够对其进行升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固的语文基础。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这一特性,将教材中的内容,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让学生有一种置身于教材当中的感觉,通过信息化的导学环节和接下来的沉浸式教学环节,增强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备课工作时要完全掌握本节教学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将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尽可能地通过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1]。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这是三年级的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喜欢读记叙文或童话故事类的文章,所以教师要利用信息化的导学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当中,这才能使课程更为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可在课堂一开始提问“大家喜欢下雨吗?喜欢秋天的雨吗?”并配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秋天的雨的视频画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时,教师开始带领学生一同阅读课文,当读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句话的内容做成一个动画,帮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体验句中的美感。


二、构建预习信息化网络平台
        由于语文教材都是大篇章的文字,在学习时会比较晦涩,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课文进行预习时,又无法抓住文章中重点内容,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这让学生的预习环节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其信息化网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进行预习的网络平台,若教师帮助他们做好了预习工作,也就相当于做好了导学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需要预习的知识点,分别列出来,可以将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做成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理解。
        如教师在讲解《山行/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之前,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如:1、把古诗中不认识的字标好拼音2、自己将古诗读通顺3、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将故事中展现的情景画出来4、古诗每一句都表现了什么样的画面5、通过阅读全文你们觉得诗人是想要表达什么。学生在对古诗进行预习后,独立回答老师的问题,并通过这一学习平台将答案发给老师,老师在收到答案后,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大家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需要在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系统讲解。另外在预习平台上,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带有音乐的和图片的PPT,将古诗中的画面展示给大家,也可以在网络上找有关本首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大家,让同学们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之前,预先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预习这种导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环节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2]。
三、通过信息化导学环节增加学生们知识容量
        若教师在能将信息化的导学环节科学地运用到课堂上,那么会在进行导学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接触到更多的信息[3]。
        比如教师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理解为什么文章中的小蝌蚪找了一个与自己一点都不像的青蛙当妈妈。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蝌蚪变成青蛙这一过程的图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这样可以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在对小蝌蚪的进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文章当中,并了解文章主要内涵。这样通过信息化导学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自然生物知识。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将信息化教学方式运用起来,为学生建设一个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网络学习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源.探析小学语文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0,01:52.
[2]郑欢欢.巧借导学案构建轻负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60-161.
[3]黄秀华.优化“导学案”管理促进阅读教学的卓越性——小学阅读教学卓越性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