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卢滨
南通城市建设集团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邮编:226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相关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那么,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将这一现代化技术融入实际工作中。既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一直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属于大型公共事业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内容多、工期长、成本高、技术复杂、涉及问题琐碎等特点,所以若想切实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质量,就必须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它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介,其次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再次阐述了大数据技术涉及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希望有助于促进相关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
1.1满足水资源共享的需求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内容较多,但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工程项目的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的信息文件同样较多,如果在当下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会受到数据信息及时性以及完整性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之一就是能够达到对所有资源的共享、优化和整合。将水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信息的内容进行科学性的整合,既方便了后期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化设备的出现其改变了传统在人工进行信息记录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解决时效性的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及时高效且快速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整体质量。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是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和汇总,将其在第一时间内传输到所需要的部门中,提高信息的整体传递质量。
1.2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成本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成本一直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问题,并且施工成本的有效运用还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那么,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得到有效应用,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成本管理中。这样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总结评估,以保证在施工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体质量有效提升,最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较多,并且施工时间也比较长,若是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对后续管理进行优化,那么,就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出现问题,所以在工作中就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进而避免出现无效的成本支出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存在不足,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工程安全。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相结合,不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再对数据进行修正,进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通过对水库、河道、泵站等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案,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2.2信息化基础与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有一定的制度基础为支撑。在信息化基础与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水利单位的实际情况及优秀单位的经验,确保制度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过硬的软硬件设施,又要具备稳定高速的网络。其次,对于那些老旧的机房设施应实施整改,改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再者,对网络环境安全的评估不容忽视,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并建设容灾系统,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此外,不仅要完善基础与制度建设,还应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2.3建立信息平台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确保各种数据信息能够实现共享。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的网络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直接的处理,确保了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和水平。而且也加强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
2.4数据库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相对复杂的环节就是工程数据总结,因为水利工程包含的施工环节较多,并且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跨度也很长,所以在数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失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施工单位利用人工进行数据管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就将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了起来,并通过三个管理阶段来完善数据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数据库整理成对象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保证工程数据在收纳时就被自动分类,同时,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后期调取数据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信息。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改正与查阅,只要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数据库就会将信息展现到管理人员面前,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数据管理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的安全。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环节要素多样化且程序复杂,加强水利信息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网络建设是重要前提。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应当不断拓展公共网络的辐射范围,要求各地区的水利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立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实践中加强调整完善,并不断连接全国的公共网络。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建立信息化系统及平台,夯实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与基础网络的支持。要求各水利单位加强设备机房设施升级,积极引入高性能的服务器,实现水利工程业务与管理虚拟化。根据网络安全问题评估结果,合理购置软硬件设备,确保网络服务质量与效益持续改进。尽快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拓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加强对终端用户设备的升级,利用VPN系统建立电子签名系统,完善即时通讯工具的性能,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那么,作为惠民工程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建设与管理方式进行施工,进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走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笔者相信,在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技术一定会更加高效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舟祥.?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区域治理,?2019,(12):98-98.
[2]毛笠,?郝宁.?试议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9,(9):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