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091119801117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而且国家鼓励兴建水利工程,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也为改善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材料,只有确保原材料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利工程整体质量水准。而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砂石等原材料是否按照要求采购以及温差是否控制得当,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承载力与强度等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如何规避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作为研究重点,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规避措施探讨
引言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之一,通过控制各组成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尽可能减少裂缝产生。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时,采用合适的加固方法,保证结构安全。
1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常见的病害,也是施工阶段最大的安全质量隐患,更是当前水利工程发展中最集中的难点问题。如何规避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形成裂缝的根源入手进行探索。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阶段,由于振动不匀导致局部混凝土出现空缺或者不紧实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可能影响下一个施工工序,从而埋下安全与质量隐患。但是混凝土振动时间太长的情况下,会增加石子沉入混凝土底部的几率,很容易使成型面存有较多水泥浆,影响施工质量,而且水泥硬化前极易引发混凝土拌物沉降的现象,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和负责人的注意,否则会成为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根源。如果施工阶段中发现此现象,应该作为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早期特征,及时制定解决对策。通常情况下,出现裂缝问题的时间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以后的1~3小时,尤其以沿梁、板上部的钢筋位置为主要部位,混凝土裂缝的深度只能达到钢筋表面,不会出现穿透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很可能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振动过程中对钢筋位置产生影响。此外,沉降裂缝形成的原因还包括:未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构建,导致保护层深度达不到使用要求;钢筋模板发生严重变形,影响支撑效果;施工人员未控制好拆模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带来影响;在混凝土硬化初期存在干燥、脱水或冻害等现象没有制定有效对策。
2技术层面的解决措施
2.1混凝土浇筑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准备阶段,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图纸完成对面层分条及锯缝的设计工作,做好设计工作后,应该使用空气泵吹净施工面上的多余杂质,施工前一天应该对施工面洒水加湿,加湿后可以在施工面铺设盖布,这样可以提高施工面的湿度,降低施工面的温度。做好对施工面的加湿工作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时可以使用分块施工的方法,将施工面合理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对这些区域进行分块浇筑,全部浇筑后在使用补填的方式对各区域间的缝隙进行修补填充,最终让这些区域组成一个完成的整体。当混凝土结构表面即将凝结时,可以使用抹面法对即将凝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处理,在抹压处理的同时,进行保湿薄膜的覆盖,边抹压边盖膜,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流失速度,进而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缩开裂现象的发生。
2.2混凝土模板的拆除要做好控制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中所使用的钢管支撑数量不够充足,在混凝土还未终凝时便将模板支撑水平杆进行拆除,导致了混凝土结构因为纵向支撑不足出现了弯曲甚至是裂缝,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模板施工不恰当导致的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①模板的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梁、板的支撑力不够均匀,导致模板支撑在某些地方下沉过大。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模板支撑稳定性不足,模板的支撑部位发生了位移,这样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痕。
③模板拆除过早,在混凝土还未达到完全凝固之前便将模板撤出,导致了混凝土在凝结之前发生了振动或者是提前受到了负荷,导致了裂缝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①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工程总量和施工进度等配备足够多的模板,并在开始施工之前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算保证模板支撑体系能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的承受负荷。②在进行混凝土拆模之前可先对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强度检测,检查是混凝土强度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如果同条件试块可以达到要求,便可以进行整体拆模施工。
2.3原材料控制
主要是对水泥,粗管料及外加剂的控制:(1)原材料的控制包括水泥、外加剂等条件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水泥用量控制来对混凝土水化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其强度在形成初期就可以保持结构内外温差的控制,对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来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如果混凝土强度不变,那么应该对水泥的品种进行选择,如矿渣水泥的水化热较低,其应用价值较高。(2)粗骨料可以改善骨料级配,特别是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考虑在拌制混凝土前进行冷却处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的质量问题。(3)混凝土拌制时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外加剂,包括减水剂、防裂剂等,其作用在于调整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减少变形、沉缩,同时保障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粘结力,更好地维持其抗裂性能。
2.4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成后,应该做好养护工作,浇筑混凝土后及时的铺设塑料薄膜有利于延缓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流失速度。根据混凝土凝结时的开裂效果,决定是否进行切割,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切缝作业,可以有效释放混凝土热膨胀或收缩现象产生的应力,进而减少混凝土裂缝数量,后期通过泥浆填充的方式对切缝进行修补,可以保证混凝土面层较好的完整性。在高温环境下,浇筑后的混凝土面层应该每隔5h进行一次洒水作业,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面层的温度,进而减少温度过高产生的热膨胀反应。
3裂缝的修补措施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现代工程材料的使用和技术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难以避免,裂缝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强度与耐久度,我们在裂缝的处理方案中要综合分析宽度、深度、范围,从而合理地调整施工材料,避免行车出现严重风险。按照现阶段的技术要求,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方案,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开槽法修补裂缝该法适合于修补较宽裂缝大于0.5mm,材料的配合比为:采用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水泥:砂=10:3:12.5:28。人工将所有材料进行晒干并控制配合比,在搅拌均匀后,网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材料内加入已经配比好的水泥和砂,并采取人工搅拌的方案,最后再加入一些丙酮进行稀释,稀释的稠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结束语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塑性状态下的混凝土可灌入任意尺寸形状的模板中,形成各种特殊形状的结构构件,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也较好。与钢筋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可克服其抗拉强度低的缺点,提高构件或结构的承载力。但是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经常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会产生渗漏。更严重的是承重构件出现裂缝,水和二氧化碳从裂缝缝隙进入混凝土内部锈蚀钢筋,降低构件承载力,建筑物就有垮塌的风险。因此,一定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治理裂缝,保证结构安全性,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晋湘.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四川水泥,2017(12):336.
[2]张攀.高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纹防治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0):38-39.
[3]毛海峰.重力式码头胸墙混凝土裂缝形态及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7(22):69-70.
[4]罗芳.浅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其处理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63.
[5]陈紫鹃.试论净蓄水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措施[J].住宅产业,2017(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