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栗梦悦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和科技水平逐步增强,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提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和科技水平逐步增强,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提速。智慧城市思想的确立对城市规划工作起到积极影响,在优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同时,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需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对城市发展作出有效指导,以期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引言
        现代城市若要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以合理规划为前提,促进城市向更先进的层面发展升级。为有效助力城市发展,应根据城市发展态势开展城市规划,体现城市规划的相应性和可行性。近些年来,网络技术、数据技术等全面普及,各行业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到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就显得非常必要。
        1智慧城市理念的内涵
        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加快脚步。智慧城市理念作为信息化发展的衍生物,其内涵需要进行准确的界定。有着“全球智慧城市理念之父”之称的倪会民曾对智慧城市理念进行了准确而完整的阐述,即“将各个城市的自身发展要求、建设条件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整体目标等结合起来,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进而推动其发展”。智慧城市理念的本质在于以海量的智慧城市信息为依据,指导编制城市规划;并通过智慧城市的实时反馈数据,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调整,最终实现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有效指导和高效管理。其主要表现为利用智慧城市构建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和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海量的城市数据和反馈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研究,为规划师提供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数据支撑和实施评价,保障城市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实施性。在规划方案编制环节,常常会涉及宏观、中观和精细微观规划三种模式,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应先从宏观层面制定智慧化的规划目标;其次,从中观层面把商业、民居和各类型产业园等与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再次,从精细微观规划层面将技术性作为指导思想,来对城市规划的原理及其宗旨进行全面了解和实施,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理念有效传导。
        2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
        第一是智慧生态城市以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生态观为主,探索生产、生活及生态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防险应急,加快构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风险的智慧生态发展模式。第二是优化能源供应与利用,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化,遵循经济理念,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资源可持续利用化,从而实现智能交通人性化,大力推广节能建设,实现建筑低碳减碳化。同时,以公园绿地、农林等生态板块,建立良好的生态格局,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沿城市主干道、生态廊道及通风廊道,通过建筑、绿化、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营造良好的气候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建设宜居城市。第三是智慧城市的打造会体现无可替代的现实作用,能够助力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提升,助力各类型产业发展渠道快速趋向于多元化。助力各类型技术快速改良更新,为产业项目和经济项目的调整提供保障,助力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优,这还需要长期遵循节能、和谐、共享的指导思想,为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快速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
        3.1以和谐性为核心
        智慧城市最明显的优势条件便是和谐,所以在制定智慧城市设计方案过程中,就应基于和谐的角度进行考虑,保证所有相关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和谐为重,在保证切合智慧城市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城市管理属于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基本流程,因此所有城市管理环节也都应基于和谐的角度进行考虑,体现民主监管的态势,保证实现和谐化智慧城市。不仅如此,在确保和谐的基础上,还应将数据化和实时化确定为智慧城市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3.2规范智慧城市规划标准
        想要快速达成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以技术合理和制度完善为前提,在服务于人民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全面化规范体系。想要切实体现智慧城市发展的引领性,就需要保证智慧城市发展经济条件的完善。对此,国内相关部门已给出了现实的要求和规定。在城市规划方案确立的环节,想要保证数据系统的完善,就应当切实体现政府企业及其联合单位的显著职能,保证所涉标准的一致性,给城市各方面数据的联合运用提供有利条件。
        3.3建立开放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和系统
        以数据技术为支撑所开展的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先行借助主要数据的记录、整理,来对民众生活状态予以持续关注,同时结合掌握的数据对城市规划工作予以合理布置。对于城市数据管理系统来说,基本数据部署的模式会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给数据交换机构提供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数据系统。其二是完善数据系统,确保城市规划工作有据可依,确保智慧城市相关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如此,对于数据管理系统来说,其中数据完善性的长期保持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应当以切合体现政府的立法职能为前提,结合民众的信息技术水平,来对其言行予以合理限制,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行为应施以适度惩治。不仅如此,立法内容应保证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融入持续监控的措施,实时辨别和防控干扰因素,保证城市数据的长期完整。
        3.4提高公众参与度
        要保证城市规划持续切合民众不断拓展的要求,就应当最大化体现城市发展的引领性效用,科学规划城区格式,助力其进一步体现智慧化发展状态。在保证增进民众满意度的基础上,促进民众都能够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最大化彰显城市形象。民众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其各方面合理要求应得到满足。第一是应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仅是考虑城市经济提升,淡化了对民众要求的迎合具有明显的不现实性,需要以满足民众各方面要求为前提,确立合理的智慧城市发展路线。第二是信息化思想模式的运用,使诸应用系统都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深广性宣传,政府在其间应体现显著的引领性,进一步注重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力求全民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为城市规划工作献计献策,同时保证应用系统运行的公开化,全面结合民众要求进行考虑。第三是政府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进一步注重相关微观科研工作的实行,集中政府、各类型产业和民众的优势和条件,建立落实合理的城市规划措施,保证能够切合民众多方面要求。
        结语
        以前瞻思想对城市进行规划是全面达成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现代新兴的城市管理方式。智慧城市理念和技术的融入保证切合民众多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因此,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建立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智慧型规划思想,从而开展具有相应、合理性的城市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军.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J].绿色环保建材,2019 (07):52-53.
        [2]范林浩.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民营科技,2017(03):182.
        [3]王国生.探究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16(21):54.
        [4]高林.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1):7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