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吴健铭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吴健铭
[导读] 摘要:高体量的城市发展决定了高质量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控能力,完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管道排放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0
        摘要:高体量的城市发展决定了高质量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控能力,完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管道排放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结合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居住区内打造一个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及文化环境,打造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建筑模式,成为海绵城市实际测量之后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合理规划,建设者发现了在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下,由于城市的人员数量非常多,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利用,并且对雨水的科学排放展开相关研究和科学实践,根据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并且有效控制雨水的净流量,实现雨水资源化和绿色生态小区的综合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据中国网报道,2016年以来全国14个省(区、市)遭遇暴雨,共573个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9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8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超138亿元。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不断衍生,例如雨水下渗困难、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水体污染与水质恶化、水系统径流功能退化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理念概述
        想要做好海绵城市与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运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依靠城市中绿色基础设施来实现的,例如,常用的透水路面铺装和城市绿地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将雨水汇集到一起并收集起来,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在干旱缺水时期可作急用,这样就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从其重要性来看,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的回收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对整个城市的水循环来说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收集起来的雨水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其遭受到其他污染源的污染,因此在较多的城市理念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并受到越多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传统的排水体系相比,海绵城市是一个更为优化和完善的版本。它能够将自然资源和人为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满足城市用水排水的需求。
        2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居住区要求具有生态性的海绵城市设计及景观应用思路,加强小区内部的植被种植管理,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在绿色植被自身蓄水性和固定性等各个方面加入雨水的利用量,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防风固沙的作用,选择向阳地区铺设一些耐高温、抗旱、生命力顽强的植被,可以对下一步的雨水管理、植被建设、景观设置等进行良好的推动。现在居民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绿色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做好海绵城市的一系列规划,而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四个方面规划设计策略: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下沉式绿地。
        2.1雨水花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小区内部进行水景景观建设,水景景观占地面积不大,既可以美化小区内部的环境、丰富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以及水流排泄情况,合理地对当地的降水资源进行应用和创新。第四代城市建筑已经深入民心,在各类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雨水的景观管控系统和雨水空中花园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雨水花园的设计可以很好地缓解暴雨洪峰,或者雨水大净流量情况对于城市的损毁。雨水花园成为目前很多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暴雨径流量削减的重要举措,其可控水量可以达到99%以上,而且具有非常稳定的雨水渗入效果。


        2.2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即通过合理设计,在建筑物顶上种植植物,以实现雨水收集,并达到美化环境、改善水质等目的的重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于绿色屋顶,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功能与建设方法的探讨。首先,绿色屋顶是最为便捷的雨水资源收集方式,适用于工厂、办公楼、居住区、学校等各类建筑。绿色屋顶借助集雨桶或蓄水池可直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储存,收集的雨水可以替代非饮用水,用于洗车、浇洒道路、冲洗厕所等。其次,绿色屋顶技术可有效实现地表径流的减少和缓解径流流速,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再次,绿色屋顶对于美化环境、提升水质,以及为乡土植物提供丰富的生长环境亦具有重要作用。
        2.3植草沟
        植草沟是一种避免地面硬化措施,这是一种可以利用重力引流进行雨水收集的净化装置,是在降水初期控制雨水径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当浇水量在30mm以下时,为了削减整体的雨水径流量,在雨水洪峰期可以采用植草沟的具体方法,在便于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雨水和洪水排放设施的建设。植草沟的中期建设看似只有一层简单的草皮,但是草皮的厚度是经过控制的,而且成本造价比较低,降雨量比较大时,植草部就可以进行雨水的收集;而降雨量比较小时,植草部又可以进行蓄水和自动化的传输及净化,其应用成本不高。通过小区环境如人行横道或周边花园路面的透水铺装,在滤除周围的污染物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净化雨水,还可以将地下水和土壤之间的生存关系加以利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透水铺装管控及利用生态性原材料减少地面径流量,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可以对海绵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原材料设置等进行综合考量,并且根据不同的位置实现不同的植草沟设计及种植。
        2.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又称下凹式绿地,是一种低于周边地表,且能借助凹槽的作用实现周边雨水汇流的绿地空间。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低于周边路面或硬化地面约20cm以下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除包含狭义内涵之外,还涉及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和渗透塘等。对于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明确划定为0.05~0.25m的下凹深度范围以内。对于下沉式绿地的建设,土质与绿化率等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例如西北黄土地区,因土壤渗透性较高,其下沉式绿地可直接利用原有土壤种植植物,而对于南方粘性较强的红土区域则需考虑加入一些渗透性更好的沙质土壤以方便下沉式绿地作用的发挥。此外,实践中需要合理计算下沉式绿地的蓄水量与植物淹水时间,以规划出足够的建设比率。同时,可实现下沉式绿地同其他雨水设施的有效结合,增强海绵城市的局部与整体观赏性。而在下沉式绿地植物的选择方面,则宜种植多种耐水植物,形成耐水植物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特殊区域实现绿色生态环保景观的建设和一系列海绵城市景观建设,能够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城市建设方式。海绵城市的提出,为人们的日后生产和生活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海绵城市住宅正是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和家园在新的建设阶段之内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目标,需要相关领域的植物专家、建筑专家在研究创新海绵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与自然需求更加相符的海绵城市生态系统,并且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海绵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秀.海绵城市理念在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20(1):48-49.
        [2]马潇潇.景观规划设计[J].建筑结构,2020,50(9):147.
        [3]罗倩.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J].当代旅游,2019(7):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