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妇幼保健院 山东潍坊 262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并研究有效整改方案以对用药合理性做出保证。方法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取用药措施展开临床干预,对照组未给予用药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包括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结果干预组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用药措施的有效采用,能够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问题获得有效改善,期间对于用药问题医护人员可以进行有效探讨,之后对应进行整改措施的研究并应用,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指导力度获得充分加强,对患者尽快恢复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临床合理用药
引言
心血管内科主要是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与心脏、血管循环系统有关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方式。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我国药物使用管理较为松散,常出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对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出现患者死亡。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均会有一定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其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及合理用药策略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女男比例为26:24;年龄在53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58±5.55)岁。对照组:女男比例为27:23:;年龄55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61±5.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心血管内科疾病于临床获得有效确诊;②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同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的现象。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心血管内科病诊断标准。
1.3方法
对照组未给予用药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用药措施展开临床干预,具体如下。
1.3.1合理给予药师干预心血管内科患者在用药治疗前需要就患者具体情况展开对应分析,就患者尿液检查结果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加以了解,针对患者自身感觉进行认真询问,就其家属积极做好咨询工作,针对具体情况展开综合分析,最终确保针对性用药方案,合理完成制定。
1.3.2合理展开用药指导干预在准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展开药物治疗前,需要就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指导,此外,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年龄较大,往往表现出较差记忆力以及受教育水平不足的情况,对此就药物用量用法等,要求医护人员通过卡片形式以及纸条形式进行认真书写,保证患者对于用药知识可以充分了解。
1.3.3积极展开疾病知识讲解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多呈现出较低疾病知识认知度,对于心血管疾病诱因以及具体预防方法无法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无法充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出现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对此要求医护人员增强同患者的交流力度,让其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以及致病因素,以使得疾病针对性预防措施显著提升。
1.3.4积极做好医师干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期间,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工作期间,优于部分心血管内科医师经验不足以及工作年资较短,从而在药物开具期间表现出不足现象。
对此要求医师在进行药方开具时,就患者的临床病症、身体情况、用药禁忌以及疾病史等进行详细了解,要求医师在具有忧患意识条件下,对于药物能够做到针对性开具,年轻医生需要年资较高医生对其进行培训,以对其经验快速积累做出保证,从而确保对患者给予充分帮助。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包括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评分越高,药品管理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结果
干预组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评分分别为(92.58±2.12)、(92.51±5.14)、
(90.18±5.34)、(92.16±5.08)、(91.54±3.08)、(91.21±4.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13±3.14)、(75.45±3.42)、(81.02±3.14)、(76.55±3.21)、
(82.05±5.12)、(83.75±3.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由于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发病后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较高的风险存在,由于目前临床中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具有较多的药物进行选择。因此,极易造成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频发,严重影响了患者后续治疗,甚至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心血管内科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的过程中务必重视合理用药问题。
就心血管内科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期间,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近几年抗生素滥用现象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从而无法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并且诸多患者在用药期间呈现出耐药性的现象;②联合用药不合理:心血管药物复杂多样,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较多,但因诸多医生在药物应用经验方面欠缺,导致药品联合应用的药效减弱,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象;③用药不适:主要体现为药物剂量过大、重复用药以及药品用法不合理几个方面,就上述现象需要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展开对应干预。
改善策略:具体干预期间,需要将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有效强化,将用药知识学习力度充分加强,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药物使用技能,就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充分掌握,主要体现为药理作用、药物适应证与用药后不良反应几个方面;此外,需要充分加强用药后观察力度,就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加以了解后,对用药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充分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力度,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认真讲解用药禁忌证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如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对其记忆力以及精神状态积极做好评估工作,将不安全隐患充分消除后,就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就患者药物配伍禁忌进行详细掌握,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力度,对于配伍禁忌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在进行药物种类选择时,需要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对用药的及时有效性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潘姝,原永芳,金剑.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实践的回顾性研究及思路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0):21-22.
[2]何利.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7):46-47.
[3]马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理医生,2018,24(25):95-96.
[4]叶晶晶.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和合理用药.饮食保健,2018,5(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