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探讨 于飞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于飞
[导读]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工用企业还是城乡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因此,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5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工用企业还是城乡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因此,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与供配电系统相结合,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使得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中成为一个技术热点。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更加高端、全面的工业设备以及机器、技术等,这导致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同时保证了电力系统在具体运行时的各项性能,也为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电力基础的建设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同时,供配电系统中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电力输送方面质量较差。但是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已经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形式,在电力工程中较多的新型设备和技术充分运用到相关的电力产业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供配电系统以及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1应用电气自动化的必然性分析
        供配电系统是整个电力供应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会直接对下游消费者的电力能源供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传统供配电系统运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变压器功率偏低、系统故障率过高、供配电线路线损过高、系统超负荷运行等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在不配套的环境下运行供配电系统,不仅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安全隐患,提升电气设备故障率,加快设备和线路的老化速度,还容易导致过载或者满载状态断电等情况频发,严重影响力电力供应质量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电气自动化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供配电系统运行模式,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提升了系统运行安全系数。而且在电气自动化监控功能条件下,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故障位置确认、故障类型分析、故障处理方式确定,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避免影响正常供配电工作。由此可见,在电力企业供配电系统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是社会发展和电力行业领域改革的必然结果。
        2供电配电系统中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2.1发展中带有一定的层次性
        中国的电力行业的兴起时间较晚,其发展进程也呈缓慢状态。在实际的发电过程中,受到落后的生产模式和老旧机械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电效率和电力产能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尽管相关的电网技术和某些辅助设施的发展速度相对较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输出的效率,但这直接导致了电力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电力能源系统的发展与实际成产需求不符,仍然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存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人口分布的不均的现状,也使得在供配电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变得更为复杂。
        2.2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自动化技术及配件的分布范围较广,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对其整体或者是单独的部分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也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在有效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操作流程简单便捷,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有所降低,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3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应用问题
        供配电系统作为我国电力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效果与能源供应的质量直接相关,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正在努力谋求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道路。

其实,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供电和配电系统都得到了较好的完善,但是,在某些地区,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当地人群的生产生活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设备的不完善而造成的,在许多地区,仍然缺乏基础设施,这会影响电源和配电系统的运行和正常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在少数比较偏僻、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地区,经常会有停电或断电的情况发生,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外,我国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源和配电系统不能及时维修,许多旧的和过时的设备不能及时更新,这些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非常高,这极大地影响了电源和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3.1完善电气自动化整体共享水平
        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对电力系统不同环节及相关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实现优化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电流系统的整体建设发展水平。充分整合相关数据资源,能够实现供配电系统的高效独立运行,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因此,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供配电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对于电力调度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供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其次,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当针对当前供配电系统运行实际状况,制定与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管理质量,保障操作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尽可能避免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熟悉等因素所导致的失误,充分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共享水平,从而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保障安全生产。
        3.2能够实现监测功能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的应用中体现出来的监测效果,包括电力质量监测、远程测量检测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网参数等方面。具体来说,在电力质量监测方面,主要是以通过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来发现电力设备是否具有干扰,会影响到供配电线路中的回路电压和谐波,如果存在影响,就会使供配电系统发生警报,从而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在远程测量监控中,主要是通过远程抄表来有效地降低在具体供配电系统中的工作难度,使抄表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安全、快捷地进行,同时能让相关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电力使用情况,实现对电力使用情况更好的控制,从而为相关的企业更好地节省经营成本。在参数监测方面,运行参数监测方面主要是为了对电网在实际的运行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更好的了解,通过对电网数据的采集、整理来对其进行分析,当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作为参考的依据,提高故障解决的有效性。当电网中存在异常数据时,能够及时地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故障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发现。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确保电力能源顺利供应的重要基础。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系统之一,供配电系统实现应用电气自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和管理的关键措施。电力运行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知识有全面了解,同时也要对电气自动化知识有一定了解,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二者进行融合,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到供配电系统中,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电力供应效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卫民.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9(19):53.
        [2]刘力维.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13):202-203.
        [3]张晓龙.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有色冶金节能,2019,35(03):41-44.
        [4]樊亚龙.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5):150-151.
        [5]刘冠荣.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探析[J].石化技术,2019,26(04):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