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4期   作者:曾柳国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
        曾柳国
        身份证号:430524197812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其诸多优势逐渐被普及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制造领域也开始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在阐述智能制造内涵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内容的基础上,从传感技术、自动机械、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具体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1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
        1.1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以技术人员为核心,通过对计算机模拟系统的操作,来实现工业技术操作的一种制造模式,其相比较于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而言,智能制造采用人工操控计算机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传统工业生产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可以减少生产失误,促进产品的生产治疗和小路同步提升。智能制造是依托智能制造系统运行的,这一系统主要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其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由计算机帮助人类专家完成复杂的计算过程中,将人类专家的设想转变为具体可行的工业操作流程,由于这一系统的作用是在人类大脑和计算机的共同协作下完成的,故其被称作智能制造系统。伴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必要性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趋势[1]。
        1.2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即在传统的机械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将自动操控系统、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结合应用,从而形成一套自动化、模块化的生产系统,将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转变为集约化生产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目前的应用已经基本实现了普及,这对于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左右。
        1.3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性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项技术不断发展,各行业也正朝着创新和改革的方向发展,因此新技术和新理念可以不断推动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在突破当前发展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进行了有效集成,凸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智能制造技术通常采取技术集成的形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智能制造离不开机电技术的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接收相关信号和指令进行操作。因此,必须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过程中,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要实现合理的创新升级,就必须整合智能创造技术[2]。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2.1数控生产技术的运用
        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运用。制造型企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正在努力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期发展是企业使用智能设备的初期阶段,仿真分析技术的适当运用对制造业的高智能化和企业的运行精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将数控生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应功能有效结合,可以使整个技术的使用效果最大化发挥。此外,数控制造的渲染和集成功能可以更快地反映智能制造的数据和生产过程,从而提高智能制造的整体效率和精度,机械制造企业在制造工作中必须始终将终端设计、实时诊断与处理器的具体工作模式相结合,这是智能控制的优势和特点。

对机床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可为机床的生产及其相应的数据提供准确、完整的参考[3]。
        2.2传感器技术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对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人工制造相比,智能制造不受劳动能力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在智能制造中,传感器技术的运用应充分发挥其精度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外部信号对机械设备的干扰。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传感器也必须依靠无线传感器,通过高效的信息采集技术将信号传递给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并利用信息技术对信号进行合理处理。该功能可以实现对整个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合理管理和优化。智能制造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又能提高传动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将传感器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壁垒,优化制造过程,促进智能企业制造业的顺利发展[4]。目前,为了提高效率,系统传感器网络已在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2.3生产线上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工业生产线不断完善。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也减少人工成本。因此,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有效减少影响工人生命健康的风险因素,机电技术在生产线上的运用,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使用。在具体实施阶段,生产线模块应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并根据生产要求制订相关参数模块,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更适合智能生产线的运行,实现无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生产车间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并定期进行相关的监控维护和日常运行,根据监控数据操作车间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控制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完善智能制造系统。此外,该系统及相关设备需要在智能化生产和自动化运行的基础上全面监控,通过安装监控系统及设备等系统及设备进行监控和报警,并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动报警功能。比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对系统或设备进行处理。
        2.4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在我国机械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相比较于自动化生产线而言并没有那么普及,但其以其更为灵活、多样的生产能力势必会成为未来机械生产及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常规的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作业主要是对工业生产的设备提供技术支持,使得计算机信息控制信号转化为具体生产成果,而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结合后,其就可以实现对智能产品如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制造,从而不断的研发和制造对应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现代工业生产的实践已经证明,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相比于一般的工业生产设备而言,可以满足高危、极端环境下的工业生产与技术操作需求,并且可以完成比自动生产线等常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更为复杂的生产操作。工业智能机器人作为多种即成技术的集合应用体,其技术价值相比于单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或智能制造技术也要更为优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也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产品生产效率,需要在工业化生产管理中融入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各项技术指标和技术总值,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博.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1):143-144.
        [2]冯竞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9):110+116.
        [3]关林林,陈岗.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6):251-252.
        [4]杨虹剑.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