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刘丽萍
[导读]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教学的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刘丽萍
        浑源县蔡村小学,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教学的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呈现明显的实用性,但是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话,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变得较为低下,教学质量也达不到预期。另外来说,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的,这对教学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寻找到更为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开始得到应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此种教学方式具有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教师必须要寻找到可行的措施,确保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设计
导言:
        从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正在深入展开,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开始得到应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将翻转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大幅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也会切实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就能够得到保证。
1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而言的,在展开传统教学时,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科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翻转课堂则不同,在教学前,教师就要围绕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中直接下载,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被切实打破。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将个人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可以直接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更为顺利,学习效果能够大幅提高。在展开教学时,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使得教师扮演的角色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更加的主动,课堂中,师生能够展开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多个途径获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予以内化,教学目标自然就能够达成。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学习能力较为薄弱,主动性也是较差的,采用翻转课堂组织教学的话,可以使得学习难度切实降低,学生能够在课前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在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就可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展开交流,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其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任务自然就可顺利完成。
2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必要性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予以分析可知,不少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知识的反复讲解上,而这就使得教学的整体效率变得较为低下。在新课改工作深入展开之际,广大教师已经明白传统教学是存在不足的,必须要寻找到更为适合的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加以充分利用可以使得教学氛围更为活跃,确保学生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对教学视频加以充分利用。可以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切实的了解,并可促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会得到增强。翻转课堂是较为新颖的,将其予以充分利用可以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转变,进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大幅提高。
3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策略
3.1 师生关系转换
        展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将翻转课堂予以充分利用可以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更为稳固。当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此项工作没有做到位的话,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就达不到预期。在家长的意识中,学习成绩是最为重要的,而信息技术并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支持力度较小,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翻转课堂会导致学生陷入到网络中,学习会受到负面影响。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教师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得家长能够真正明白翻转课堂的优势所在,通过其可以保证学生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够对其学习情况展开监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教学视频的制作予以重点关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视频内容,如此可以保证学习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在对“键盘”展开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爱好有切实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键盘图案、颜色予以设置,如此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字母键更为熟悉,学习效果自然就可得到保证。
3.2 互联网自主性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3.2.1 课前设计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前,必须要通过有效途径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将自主学习任务予以明确。教师要将学习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在此发帖、讨论,并可对学习经验进行分享,如果遇到问题的话,能够直接请教教师、家长。另外来说,学生账户、教师系统必须要切实连接起来,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进度予以适当调整。
        3.2.2 课中设计
        在进行课中设计时,要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要予以有效指导,确保学习的效果能够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呈现出明显的实践性,教师要对此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完成阶段性学习的设计,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编入到合适的学习小组中,并引导其展开深入探讨,而且要将学习结果上传到学习系统当中,这样便于教师的检查。除此以外,学生、教师也可选择在线交流方式,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3.2.3 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设计的考核阶段,也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零碎的信息技术知识转换为系统性、结构性的过程。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是教师设计课后任务,建议教师可以将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任务设计为利用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帮助家长解决有关信息技术的难题。
3.3 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巧妙安排学生学习任务与目标,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在翻转课堂形式下,教师从以往的主体讲授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也由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引导,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有的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平时缺乏对孩子的全面引导。因此教师要对家长进行宣传,引导家长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让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事先设置学生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升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与合作意识,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恰当指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4 结论
        简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要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质量,就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教学模式与移动存储设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结合二者的优势,设计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具有高校教学质量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喜光.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92.
        [2]孙明明.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索[J].才智,2019(19):147.
        [3]张妍,李云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11):45-47.
        [4]王华刚.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06.
        [5]殷飞,王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