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钢
常德市第三中学 415003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导,培养目标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既要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一定的获得感,也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因此,本文以传统文化渗透为研究切入点,详实阐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尝试从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设人文氛围、丰富渗透方式、培养汉语思维以及拓展课外教学五个层面,提出增加传统文化渗透深度的具体路径,以期可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照。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积极作用;渗透路径
引言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在高中语文教改深入推进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可以采用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这样学生既可以对语文课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又能从理解传统文化的角度探寻到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也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生受年龄阶段制约,身心发展状态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能够引起自己关注的事物。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新视角,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培养品格两个方面共同进步。
(二)提高文化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内容,高中语文课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深入了解更多平时学习无法感受到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思想境界高远,学生在学习和感受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三)助推文言文学习
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但很多学生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不强,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文言文学习涉及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涉及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既要熟悉古语今用过程中出现的涵义和词性的变化,也要对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解析文言文,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走进作者所处的情境中,进而提升文言文学习成效。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
(一)剖析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教材中存在的传统文化要素提取出来。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将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全面呈现,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师说》一课为例,此课文将中华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从文章创作意图进行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尤其是帮助学生深刻感受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更好地懂得怎样尊师重道德,进而提升自身尊师重道的修养。
(二)创设学生学习的人文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传统文化输出的外在载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和内涵之外,还要为学生创设感受传统文化的人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底蕴。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为了突出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描写莲花的文言文和诗词,也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引入古典曲子,为学生营造学习本篇课文的良好情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荷塘月色景色,更有助于理解文章中传递的文化内涵。
(三)革新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
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看,传统文化渗透主要以古典文学作品为直接载体,换言之,文言文、古诗词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最为丰富,为此,理应针对传统文化传播载体革新渗透的方式。情境教学对于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可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以《逍遥游》一课为例,此篇课文描绘了比较宏大的场面,为了将此种气势恢宏的场面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在展示图像的同时也要结合能够体现出场面宏大的音乐,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增强想象力和发散语文学习思维。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庄子的豁达和率真,进而了解以庄子为代表道家思想的精髓,不仅可以全面了解《逍遥游》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豁达的人生观至关重要。
(四)重点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方式非常重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汉语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了汉语思维方式,才能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找到切入点,运用汉语思维方式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准确把握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精髓。以《六国论》为例,作者苏洵将文章主旨归结于“弊在赂秦”,而且在文章开端和结尾都提及此观点,这是一种具有典型特点的传统文言文思维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向学生强调。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言文比较习惯于运用对偶句式,《滕王阁序》将传统文化中对称、均衡的思维体现得非常明显,教师要善于运用突出汉语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思维方式。
(五)逐步拓展课外教学内容
虽然高中语文教材已然包含了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而且在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之后,古典文学作品的比例又有所增加,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更加明显,但仅仅依靠课堂传授传统文化内容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逐步拓展课外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精选课外学习内容,先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有更为深入的把握,能够体会所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要素,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以学习《鸿门宴》一课为例,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史记》中的其它名篇,这样既可以为理解《鸿门宴》内容提供其它角度,也有利于学生对《史记》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通过广泛阅读,可以对语文教材中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在逐渐的积累中可以增加见识,培养情感,进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又有利于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提升文化修养。教师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探寻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找到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增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美娟.大道至简,和而不同——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09):251.
[2]冯海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11):276.
[3]肖荔. 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A].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五)[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
[4]赵淑贤.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新智慧,2020(31):79-80.
[5]黄健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