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产生与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松涛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关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王松涛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关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问 题逐渐暴露出来。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已超出1.4亿吨,部分生活垃圾能够焚烧、堆肥、回收利用,但是大约有70%的生活垃圾还需在填埋场实施集中处理。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自身腐烂、稳定化产生的恶臭气体,会严重的污染到填埋场及其周围环境,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还需加强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臭气处理和控制,尽可能的提升垃圾综合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
        前言:生活垃圾和其自身的多样性、特殊性,所形成的恶臭污染就会成为垃圾处理的严重公害。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生活垃圾恶臭的防治技术,重点探讨填埋场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将其为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奠定基础。
1 生活垃圾的填埋场臭气构成及其危害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臭气主要是由含硫化合物组成的,垃圾汇总的SO2、H2S等都是属于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氨气和胺类。烃类:芳香烃。卤素、衍生物:氯气、卤代烃。含氧有机物:醇、醛等。
臭气可以在好氧和厌氧的状态下产生,主要是生活垃圾中的天然有机物厌氧发酵造成的。垃圾填埋场中的微生物作用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方面,会产生异味气体的代谢产物,比如说:脂肪酸、芳香化合物和有机硫等等。垃圾填埋场的臭气主要是垃圾内的腐败物质厌氧发酵产生的,所以说厌氧发酵的时间和接触的时间、环境气温等都会影响到恶臭气体的产生。在某个垃圾填埋场中,垃圾填埋所产生的臭气比较多,臭气组分数大于垃圾自然堆放的臭气组分数,垃圾自然堆放的臭气组分数是明显高出压实臭气组的分数,因为夏季温度高,夏季垃圾填埋场的臭气浓度是明显高出秋冬季节的臭气浓度。
2 垃圾填埋场的不同区域恶臭控制措施
        垃圾填埋场主要分为垃圾中转区、填埋作业区、污水收集区、生活管理区域,按照臭气来源和特性的不同,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中转区的时候需保证垃圾运输车、贮存设备封闭的效果,减少垃圾滞留于中转区域的时间,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定期利用药剂和石灰对现场进行清洁防护处理,做好防蝇虫和防臭。如果垃圾存坑,还需确保其处在负压的状态,
避免运输车癌接近卸货平台时造成的开门口臭气溢出。填埋的过程中还需尽可能的缩小操作的区域,对填埋工作进行快速完成,减少平铺过程中的垃圾飞扬,在填埋的时候还需保证压实的强度。填埋之后还需结合其防臭规范,对其覆土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还需对调节池和厌氧池进行设置,处理设备周围所设置好的通路隔断,经过设置防护林和芦苇隔离带的方式,减少臭气污染。填埋场还需要设置在距离居民区比较远的地方,调节池设置盖板进行密闭处理,加入除臭菌种,加快污水的降解。生活管理区域还需要设置在填埋场的风向位置上,进而减少臭气对生活区域内的污染,在周围需要设置灌木隔离带和防护林,定期进行喷洒除臭剂,结合强制通风,降低其恶臭影响。
3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处理技术分析
        在最初的时候,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处理主要是经过扩散稀释或是水洗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之后就是应用吸附、焚烧和化学吸收的方式进行处理。当前比较先进的恶臭处理技术主要是生物脱臭、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和等离子分解技术,恶臭处理原则是借助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进行开展。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对浓度比较低和范围小的垃圾恶臭进行处理,但投入成本高。化学除臭效果较为明显,但是除臭效果的持久性不强,除臭的设置和运行费用高。生物方法的处理垃圾恶臭投入成本比较低,效果好,但是菌种的培养和应用十分缓慢,见效周期长,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并且能够最小程度的污染环境,值得大力研究应用。
4 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4.1 生物方法的除臭原理分析
        以生物科学技术去除垃圾的恶臭主要是把可能产生臭味的气体有机污染物降解或者是转化成低害的物质。

在适合环境下,生物填料微生物主要是以臭气内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来源的,进行繁殖生长,把污染物分解成H2O、CO2、无机盐等,实现了臭气的净化。微生物的除臭阶段如下:第一,先把臭气由气相转化成液相。第二,经过微生物将其水中的臭气进行分解吸收,将其不溶于的水的臭气附着在微生物体外,微生物的分泌细胞外酶则是分解成可溶解物质,渗入到细胞内。第三,臭气在进入细胞,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物,最终臭气就被分解,去臭的效果比较好。
4.2 生物过滤除臭技术
        生物滤池脱臭工艺十分成熟,除臭的效果会受到微生物、湿度、PH值和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在现阶段,植物纤维、草根碳和矿化垃圾等等滤料被应用在生活垃圾的填埋臭气处理中。就以生物滤池进行处理臭气,使用成本比较低,处理的效率突出。但是在当前生物过滤除臭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处理设备所占地面积大,填料还需要进行定时的更换,在脱臭的时候不能进行合理控制。应用生物过滤除臭技术能够把臭气进行去尘、增湿和降温处理之后,在滤床的底部就从下到上,穿过滤床,就以滤料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分解臭气。采用的植物纤维能够作为生物滤池滤料,培养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按照填埋垃圾的臭气种类,对其气体的流量和进气的总量进行设置,进而去除垃圾中的NH3、H2S、甲硫醚、甲硫醇等臭气。
4.3 微生物菌群除臭技术分析
        微生物菌群能够对致臭微生物的生化活动进行抑制,提升臭气的消除效果。在生活垃圾的填埋场进行喷洒菌群稀释液,降低了NH3、H2S浓度。在生物脱臭池的内部加入除臭菌种,进而对其除臭的效率进行提升。所以把除臭剂空间脱臭、强化脱臭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对填埋场的恶臭污染进行降低。在填埋场的除臭防蝇中,培育微生物制剂,或者是在填埋场土壤中进行筛选出菌株,研制出有着较强针对性的微生物除臭剂。高效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对填埋臭气有着比较好的抑制作用,连续使用该除臭剂能够改善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除此之外,还能够检测NH3、H2S,积极的研发出新微生物源的抗菌除臭剂。
4.4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臭气生物的处理技术
        垃圾渗滤液的浓度比较高,因为其中有诸多重金属和有机物,渗滤液的毒性较为突出,其中有着多种“三致”的物质,所散发出臭气比较大。就垃圾渗滤液的臭气处理,能够把EM原液加入到不同菌种的生物固体培养基内,对培养菌种的形态、数量进行观察,进而积极的研发出合适的细菌种类,用以垃圾渗滤液的除臭处理,采用EM菌剂能够实现对填埋场垃圾的渗滤液处理,除臭效果较为理想。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垃圾填埋场的除臭问题研究时间比较短,重视处理的意识形成也较晚,当前所采用的除臭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进而解决技术中所产生的问题。生物滤池的滤料选择和滤料生物吸附吸收的能力、滤料堵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驯化的问题。在当前垃圾填埋场的除臭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臭的方法,和物理、化学除臭技术进行比较,生物除臭技术的除臭效率比较高、污染少,所需投入的设备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投入的成本比较低,整体性的优越性较好。随着生物除臭技术不断发展下,在进行垃圾填埋场处理方面应用有着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欣艳,芦会杰.北京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对垃圾分类的需求[J].环境卫生工程,2019(4):22-24.
        [2]毕崇涛.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及污染控制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8,v.26;No.128(02):33-35.
        [3]周巧丽,宋玉梅,周漪波,等.广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空气及地下水污染状况分析[J].环境化学,2019,38(04):52-61.
        [4]张德伟,郑俊.安徽龙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8,034(010):86-90.
        [5]胡馨然,杨斌,韩智勇,等.中国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典型污染指标特性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025-3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