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节水灌溉技术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少奎
[导读]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水利灌溉是其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日用水量变得越来越紧张。
        王少奎
        周至县黑惠渠管理站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水利灌溉是其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日用水量变得越来越紧张。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农业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在农业灌区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最重要的节水途径。为了这一目标的实际,就要对农业用水灌溉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了解农业水利现状的同时,找到适合的农业灌区节水灌溉技术。
关键词:农田灌溉;节水技术;策略探讨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我国降雨量南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峻的缺水现象,所以,为了降低农业水资源的浪费,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灌溉在农业用水中,是关键构成部分,适度灌溉包含一系列技术与策略,从而更好地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还有利于其他产业发展。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
1.1渠道防渗技术模式
        水利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模式是对各干渠、支渠等防渗化处理。防渗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渗漏问题,提升渠道水利用系数。当前,渠道灌溉仍是重要的灌溉方式,其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一直以来是节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市场上防渗涂料包括石灰石、砖石、土工膜等。此技术选择的材料是混凝土抹面与土工膜,且这两类材料应用比较广泛。大量科学数据表明,渠道水体二次流与水利灌溉渠道,往往受到黏土粉尘阻隔,漏失量达到45%。若对渠道用混凝土进行抹面,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75%的漏失量。大灌区筛选能够有效提升渠系耗水系数,降低渠系渗漏损失,通过数据可知,低压管是降低失水的重要技术策略。
1.2水利喷灌技术模式
        喷灌技术即喷洒灌溉,即在自然情况下,灌溉用水在水压作用下进入管道,为田间安装喷洒灌溉设施,若将喷头打开,灌溉水则以水滴的形式进行喷洒,能够均匀地洒落到耕地上,使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喷灌的优势 比较明显,一是占地比较少,二是较为省力。且灌溉是统一的,能够独立用于土地。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所需设备费用高,受到风力等的影响较大。第一,固定管道式喷灌。在整个灌溉系统中,只有洒水喷头能够拆卸,其他部件在灌溉期间进行拆除,包含机件、水泵等都埋在地下。且固定软管侧轨则安装在立管上面,喷头能够拆卸,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区域。固定冲洗优势明显,不仅便于管理与操作,还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还易于自动控制的实现,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初期所需投资费用较大;第二,半固定管道式喷灌模式。此种模式与垂直灌溉系统不同, 一般在田间选择位置进行固定,同时与垂直灌溉系统相同的方式。此模式结合完全固定与移动油管系统的优缺点,管理与操作并不难。目前,我国多数农业水利灌溉采用此种模式;第三,全移动管道式喷灌模式。整个移动式管道喷灌系统组成与固定容器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泵与机械部件及其管道等都不是固定的,能够自由拆卸与安装。此模式设备负荷高,投资低,但也存在强度大、设备维护费用高的缺点。
1.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
        低压灌溉是低压管道灌溉的简称,供水是其主要形式。带低压管道供水系统往往由水源、水泵与附加机械部件、水管组成,低压管道用于灌溉,同时具备较多优势。一是水管理与运输方便,还能够节约时间,较容易培养与维护;二是此种方式对促进水渗漏与蒸发具有很好的效果。数据显示,能够达到95%用水率,低压流灌技术能够降低土地利用,提升土地利用率。
2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
        我国节水工程大都是工业节水工程,而农业节水工程大都是粗放型的。这些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设备落后,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目前农业节水的新要求 。多数中小抽水站作为农业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发挥的作用不够健全,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不足,无法发挥出旱季灌溉耕地作用。


2.2灌溉渠道易出现淤积和损坏
        农业水利灌溉渠道是灌溉技术的关键构成部分,如果作用得不到发挥,水利灌溉效益就会受到不利影响。灌溉渠道是经开挖与砌筑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雨水冲刷,造成灌溉渠道中泥沙的淤积,如果得不到及时维护,就会降低灌溉能力。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投资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现行耕地节水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一是灌溉渠道权属不清;二是不明确的灌溉渠道维护管理责任。我国受极端天气与降水分布不均影响,造成农业用水需求量的增加,农业灌溉设施无法满足目前农业生产用水实际需求,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发达国家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我国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水平较低,需要不断完善。
3农田灌溉节水灌溉技术策略探讨
3.1工程节水方法
        明渠防渗处理,将明渠改为供水管道,渠道线路上安装阀门、闸门及计量装置等,在对管道、微喷等设施进行建设过程中,采取灌溉、微灌等先进方式,通过沟渠等传统技术,优化灌水,即蓄水工程,如修建水库、池塘等,开发地表蓄水工程。
        3.2农艺策略
        对植物结构进行调整,如在一些干旱年份,减少用水量大的作物种植,增加花生等耐水品种。一般来说,常见的覆盖方法包含地膜覆盖、秸秆等,增加农田蒸发耗水量,还原化学防水、节水灌溉系统等技术。采用节水技术与高效植物系统,对节水、高产品种栽培方法进行优化。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与多功能防蒸发以及其他对干旱的化学反应,降低农田蒸发耗水量。
3.3管理方法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节约灌溉用水管理,采用节水灌溉系统进行节约用水,合理控制水源。结合现行的农村水价改革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完善的输水管道用水组织,优化节水规章制度,完善节水责任机制。强化节水宣传力度,交流经验,定期进行培训,普及节水知识,提升人们节水意识。
3.4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机制
        农业节水与节水灌溉不可能治标,也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为了增产,井越深越大,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这就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的结果,相关部门坚持可持续发展。涉及技术方面的,需由水务部门提供,农业、科技、宣传等由推广部门给予支持。
3.5优化农业水利灌溉规划
        想要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升安全性,实现农业灌溉理念的合理选择与适应性。将农业水利灌区范围进行确定,建立完善的灌溉制度,建设规模要满足当地客观情况,同时与现阶段农业最佳灌溉方式相适应,泵站与渠道结构要协调一致,提升灌溉经济效益。
3.6旱作节水新技术的推广
        一是填充雨水水位与附加灌溉技术。山区位置选择靠近养殖地的区域进行收集雨水,修建雨水收集器,前期进行收集水,后期则用于补充灌溉。进行深基坑开挖,添加有机肥,建设土壤蓄水池,提高土壤肥力,不仅能够有效收集雨水,还能够避免水土流失,扩大植物根系吸收。支持梯田梳形,引入同高种植,避免降低情况;二是塑料薄膜覆盖技术。主要是担负水土保持、降低蒸发,提升作物成熟时间;三是引入移栽、间种技术,在植被保护下,避免雨滴直接落到地面,提升土层稳定性,保障水土保持功能。
4结束语
        农业灌溉技术发展需要多方协调,同时也要满足我国目前国情,符合农业总体规划,还要适应当地资源,满足农业用水与水资源所需,促进粮食增产。此外,发展农业节水增效示范区灌溉技术,能够构建水生态文明体系,缓解水资源紧张,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大明.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种子科技,2020(17):336-337.
[2]胡琼娟.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湖北农机化,2020(12):32-33.
[3]杨伟.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思考[J].山西农经,2020(03):225-226.
[4]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03):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