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你都知道吗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吴小蓉
[导读] 相信大家对尿液检查都不陌生,在每次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无论体检项目怎么改变,都需要进行尿液检查,许多人可能都这项检查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如尿液检查到底能检查出什么?

        吴小蓉
        绵阳市涪城区丰谷中心卫生院  四川 绵阳621001
        相信大家对尿液检查都不陌生,在每次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无论体检项目怎么改变,都需要进行尿液检查,许多人可能都这项检查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如尿液检查到底能检查出什么?尿液检查有什么意义么?为了让大家对尿液检查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小编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一看吧!
一、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
        正常成年人的尿量在1000-2000ml/24h,正常人的尿量昼夜比为(3-4):1,当人体24小时尿总量超过2500ml,则为多尿,其可能是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体过多、服用利尿食品等所导致的生理性多尿,也可能为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肾脏性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多尿;若人体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不足17mL,则判定为少尿,其可能为机体缺水、出汗过多所引起的生理性少尿,也可能为病理性少尿,分为肾前性少尿(肾缺血、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等)、肾后性少尿(膀胱功能障碍、肾或输尿管结石、肿瘤等)、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当人体24小时总尿量少于100ml时,则认定为无尿,一般发生在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
(2)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尿液颜色同尿量、身体代谢存在着紧密联系,常见的一些尿色异常情况有:①食物、药物等因素;②红色血尿;③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血管内或泌尿系统内溶血;④乳糜尿,为白色乳糜样尿液,在丝虫病等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中可见。⑤胆色素尿,尿呈深黄色或红茶样,为黄疸。
(3)尿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为透明状,在放置后会出现轻微浑浊,酸性尿液会有淡红色结晶,碱性尿液会有灰白色结晶。新鲜尿液呈浑浊状一般为尿液含有多量的上皮细胞、脓尿、菌尿、血尿、脂尿、乳糜尿。
(4)尿酸碱度
        正常尿液为弱酸性(约6.0),受食物因素影响,PH波动范围在4.5-8.0之间,酸碱度的波动幅度较大,单独对PH进行比较意义不大,需同其他资料结合以判断患者是否为肾脏或代谢性疾病。
(5)尿比重
        测定尿比重可以评估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成年人尿比重波动范围在1.015-1.025之间,尿比重降低可能为肾小管浓缩能力减退、尿崩症、慢性肾功能损害等,尿比重升高可能为糖尿病或大量出汗、呕吐腹泻、高热等脱水引起的。
二、沉渣镜检
(1)红细胞
        红细胞检查是尿沉渣镜检中最主要的项目,人体中红细胞正常范围为<1.0×104/ml,依据形态学对其进行分类:均一性、多形性、混合型,其形态可以有助于区分血尿的来源,方便临床鉴别诊断。尿沉渣红细胞数量可帮助血尿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当尿液中红细胞明显增多,其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①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②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结石、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疾病;③急性阑尾炎、发热、输卵管炎、肠道及盆腔肿瘤、憩室炎等肾外病变;④尿路感染、尿路狭窄、结石、肿瘤等下尿路疾病;⑤乌洛托品、磺胺类药物、水杨酸盐等药物毒性反应。


(2)白细胞
        正常尿液白细胞范围为0-5个/HP,当其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当白细胞数目增多时其可能为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或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引起。尿液白细胞有多种形态,存活时其表现出前向散射光强和前向荧光弱,受损或死亡时则表现出前向散射光弱和前向荧光强。因此可运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的白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强度(WBC-MFl)指标,对尿液中白细胞的状态有所了解。
(3)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是会存在少量上皮细胞的,其有由细胞更替所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当上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或数目有明显增多时,则表示上皮细胞来源部位出现病变或肿瘤。小圆上皮细胞其比白细胞大一点,呈圆形或多边形,核膜清晰,需要将其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区分开,当这种细胞增多时,则可能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损害、肾移植排斥反应所引起;扁平上皮细胞增多则可能为膀胱、尿道病变;尾状上皮细胞增多则多为输尿管、肾盂、膀胱颈病变所引起。
(4)管型
        管型是由蛋白质类物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正常尿液中可见极少量的透明管型,管形对诊断肾脏实质性病变有重要价值。①透明管型:增多时可能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②颗粒管型:可能与由急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期等所引起;③白细胞管型:在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动脉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中较为常见;④红细胞管型:血尿为肾实质病变引起,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⑤肾上皮细胞管型:此种主要为肾小管病变所引起,在重金属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淀粉样变等中常见。⑥蜡样管型: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出现蜡样管型则可能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或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5)结晶分析
        尿中溶质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沉淀,形成晶体或非晶性固体析出,新鲜的尿液中无结晶,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为生理性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胱氨酸结晶、阿司匹林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为病理性结晶。
三、化学检查
(1)酮体
        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不完全,将产生大量酮体,尿液就会出现酮体,当酮体检测为阳性时,其通常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急性发热、低糖类饮食、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或服用降压药物双胍类降糖药所引起。
(2)胆红素
        胆红素检测可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当显示为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3)尿糖
        进食过量高糖食物、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急状态和妊娠可引起生理性尿糖,病理性尿糖包括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4)蛋白
        蛋白尿出现表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和(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在剧烈体育运动、脱水或发热或妊娠时,尿中会出现少量蛋白质,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可导致尿蛋白呈阳性,同时药物、汞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呈阳性。
        尿液如同肾脏疾病的一面镜子,通过上述尿液项目的检查,可以得到相关参考数据,从而对肾脏疾病的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予以判断,实现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