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榕
370882198312094***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是以往建造的建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情况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混凝结构的建筑做好加固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后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还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混凝土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方法,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层建筑的质量,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比较烦琐与复杂,因此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标准较高。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工程建设地点而言,高层建筑多处于城市中心以及商圈等地带,这些地段的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施工环境管理难度大,且具有环境不可控性的特点,容易对附近公众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高空作业多,不论是人员安排、设备使用、材料运输还是水电管理,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难度,需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控管理。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注重施工材料应用
施工材料的应用对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应重点关注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使用。就水泥而言,应了解水泥各组分构成,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材料本身性能得到良好发挥,同时应注重水化热反应控制,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及其它病害。而在骨料使用时,应合理选择粗细骨料粒径,更好的配置出具有良好泵送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水率及保坍性,适宜高层施工。施工构件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支撑能力。施工之前,制作混凝土质量控制试块,生产流程按上报生产计划、检查原材料质量、测定砂石料含水率、输入施工配合比、核定后搅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测试、制作相应试件、到龄期后进行试件检测、出具报告的流程实施。需注意的是,针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相应的试验检验,其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2.2把控浇筑施工要点
浇筑施工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阶段。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进行材料的规范检测与配比试验。现阶段,泵送施工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方式,在其材料配比中,应按照凝结时间的具体要求调整材料用量,同时需注重砂、石的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的取样试验。完成材料配置后,混凝土生产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0)mm,同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超过3%。此外,应对混凝土结构内外墙体钢筋柱、安装插筋、模板安装质量进行有效检查,确保钢筋配置合理,模板固定良好。浇筑中,严格按照验筋验模、清仓、铺浆灌注、摊平振捣、做外墙水平止水缝、压实抹光、养护的流程进行施工。要求所有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到位,避免混凝土堆积或倾斜。同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此外,针对混凝土振捣管理,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振动棒抽动幅度保持在50~100mm,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而每一个振点的振捣时间应控制在20~30s,当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且无气泡冒出时,停止振捣。
2.3优化构件衔接施工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构件衔接部位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结构的施工质量,降低了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中,需注重构件衔接部位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就目前而言,建筑基础、柱和基础衔接处、梁与柱衔接处较易发生裂缝质量问题,常采用施工缝对连接部位进行病害处理。
就建筑基础施工而言,在施工前,考虑建筑工程整体体量,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建筑地基基础的规范施工,确保地基和桩基承载力良好,避免在后期施工出现沉降裂缝。而在柱与独立基础交接部位施工中,这些交接面的混凝土强度有所差异,需将柱设置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如果地基基础为独立基础,还可以将柱设置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确保其与混凝土施工缝的重合。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等级强度的混凝土。针对梁柱不同标号的混凝土交接部位施工,在不应影响结构强度等级及可泵性条件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石子含量,同时调整水、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达到降低坍落度的目的。然后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浇筑施工,浇筑过程中,采用二次振捣法,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需注意的是,梁柱模板施工中,还应注重模板的有效使用,即浇筑完毕后不拆除柱模,同时应支设加工好的梁柱头模板,并在施工缝处贴成品海绵条。梁柱交接处定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架加丝杠顶撑,并对碗扣架的间距进行调整,确保模板稳定性,进而提升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施工质量。
2.4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规范化的进行后期养护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养护施工中,应重点关注养护温湿度的控制与管理,避免混凝土结构件出现裂缝。具体而言,拆模养护时,先要进行拆模时间的合理把控,避免浇筑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达标。在完成浇筑的一定时间内,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出去一部分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结构表面平整度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容易产生温差裂缝,对此,应注重遮阳和降温手段的有效应用。当温度过高时,进行覆膜养护,并定期洒水,确保表面的湿润程度,而当温度过低时,应做好保暖管理,避免因冰冻产生裂缝,混凝土强度降低。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实现
3.1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关键内容,针对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管理,应做好以下要点把控:其一,在项目建设初期,进行材料配置质量的有效管理,要求材料使用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其二,进行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要求钢筋定位准确,绑扎合理,同时混凝土后续施工不会对钢筋工程造成干扰;其三,在混凝土项目施工前,对模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要求模板材料刚度合理,支撑稳定,且接缝严密;其四,注重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过程的全面管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关注伸缩缝、分隔缝、窗口、门口、洞口等部位施工的标准管理。振捣施工不得对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造成损伤,而在养护管理中,应注重混凝土水化热及温差的有效管理,避免浇筑构件产生较大的塑性收缩,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2优化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混凝土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关键要素,项目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应用的安全程度,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又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对此,在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应系统编制安全防控预案,并在施工中进行材料、设备、人员、环境和施工技术的系统管理,将各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降至最低,进而实现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益的有效协调。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要进行质量控制,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监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党亚倩.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9(09):104-105.
[2]陈金龙.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探讨[J].四川水泥,2019(09):187.
[3]杨伊浩,胡茗.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7):150-151.
[4]鄢桂洪.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四川建材,2019,45(0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