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6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笔者任小学语文教师多年,对情境教学多有研究,以下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方法创设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环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以便深刻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的说课讲解,课堂上往往缺乏带动学生情绪,引领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情境。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改革深入,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枯燥无聊的说教式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讲解虽然的投入,学生却没有记住多少讲解内容。而情境教学方法在各学科课堂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教学实际案例,这就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就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有效引导
在情境教学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境创设,即通过问题设置所构建的情境。对于学习来说,有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正是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才会有思考。甚至可以说,一切学习探究活动的开展,思维活动的开始都是起源于疑问。而且,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知道的太少,想知道的太多,所以对于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因此,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问题开始,构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困惑,引领他们的思维与探究活动的开展。当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阅读引导类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答案。比如,在教学《军神》这篇课文时,通过出示课题《军神》,由“神”引发思考,什么是“神”?(神仙,有超人的能力)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神”呢?(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的)文中的“军神”又是谁?(刘伯承)这是谁对他的称呼?(沃克医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第二,明知故问类问题。我们虽然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仍然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我们还可以自己说出错误的答案,给学生以思维上的混淆,加大他们思考的难度,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训练。
二、情境教学方式,挖掘文本内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长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展出来了诸多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不少的教学特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出现又为语文学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也真正实现了文本内在价值的挖掘。
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简单而深刻地讲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刻道理。对于这一篇课文的内在价值发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站在情境教学的角度,把这一篇文章的内在含义通过趣味丛生的教学课堂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把这种不忘恩情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对于情境教学的引入,势必会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一扇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窗户,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定的考验,经我们所创设出来的情境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是否能够带领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直接决定了情境教学的成败。挑战总是机遇并存,只要我们能够实现情境的有效创设,就能够实现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带领课堂走向成功。
三、结合生活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要回归于生活,情境的创设也需要从生活着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那些仅有的认知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脱离了学生生活的情境必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该从从现实生活出发,注意搜集各种与学生的知识体系、生活环境、经验相关的元素和素材,包括故事、案例、社会热点等等,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一副学生熟悉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端午粽》这一课时,笔者将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融入了各种生活元素,让学生说出端午节的习俗,回想一下在自己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现实中各地过端午节的不同场景,使学生充满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端午粽。这样一来,笔者通过结合生活,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运用,并不断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实现教法的优化,更加熟练的运用情境教学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巨堂,杜玉凤.探析情境创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62-63.
[2]张雪滢.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