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架构”促进阅读教学的课堂观察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刘钧
[导读] 在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当中,学生往往以汉语的表达顺序来表达,
        刘钧

        河南省洛阳市第48中学        471003

        [ 摘要]:在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当中,学生往往以汉语的表达顺序来表达,形成明显的“中国式英语”。这是语言结构的差异造成在语言架构层面上的明显语病。
学生因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结构差异而导致词群翻译顺序及语义理解困难。为此,应从语言架构的层面上找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障碍、错题、书面表达的病句中找到突出的规律性问题,分析归纳并提出阅读理解复杂语句的对策。对现有的阅读教学进行学法和教法的辅助补充,使学生能够通畅的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


        [关键词]  语言架构  逻辑关系  正迁移  负迁移 “中国式英语”

        由于语言结构的差异、文化表达习惯的差异,甚至于同样的句式,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理解,产生歧义。汉语中较为明显的例子,比如“中国女排谁能赢?”和“中国男足谁能赢?”前者意思为“谁能赢得了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是是胜利者,而后者意思为“中国男足能胜得了谁?”中国男足是失败者。再比如我们说的“晒太阳”其实是个被动句,是“被太阳晒”。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切实遇到因语言结构差异而导致的词群翻译顺序及语义理解的误差,深层次上要从语言架构的层面上找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障碍、错题、书面表达的病句中,找到突出的规律性问题,分析归纳并形成解决的方案,对现有的阅读课的学法、教法进行辅助补充,使学生阅读的难度降低,能够通畅的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更进一步,在当前强调语言学习“核心素养”的大趋势下,在阅读训练中对语言架构充分感悟和体会,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表达地道的英语。
        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注重生词量,高年级的同学更开始朦胧的感觉句型、句式、句子结构对阅读的重要性。在行动研究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典型的语言架构差异的问题,并进行了观察、归纳和思考。
一、语言结构中的理解顺序
        以语言架构的视角看句子结构,明显的感觉是顺序差别,如果学生理解翻译的英语的句子成分在结构顺序上与汉语相同,他们容易借鉴汉语的习得经验顺畅的理解(正迁移),反之,就容易产生语义的理解中断或逻辑混乱(负迁移)。
        学生在最初接触英语的词语句型结构时,一般疑问句的助动词和be动词的前移、特殊疑问句如“Whose book is it?”, 和汉语的结构顺序明显的不同。还有主、谓、宾之外的修饰成分。
1.常见英语的状语在句子后部, 中文表达说某地某人做了某事,而英文的顺序是某人做了某事在某地、在某时。
如:They built a bridge in the town last year.而且多个同类时间、地点状语并列,也有从小到大从精确到笼统的顺序。
如:We were watching TV at three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They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near this city.
条件状语从句我们也是先译if从句,再译主句。
如:We will go to the park if it doesn’t rain.
2.英语中定语一般在被修饰词的前面。但是定语一旦长了,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从句,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例如:A nice flower.定语在前。
A village named Gum Tree.分词短语作定语在后。
3.感叹句的顺序结构,感叹的部分在句首,主语、谓语在后。


如:What a good book it is! How nice the flower is !
4.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越…,越…”
如:The more books she reads, the happier she feels.
强调的部分在前,主语、谓语在后。与汉语结构顺序不同。
5.动词不定式
It + be + adj.+ for sb.+ to do sth.
形式主语在前,是个“替身”,真正主语在后,归纳此类句式的理解顺序,以短语、意群为单位,从后向前翻译理解。训练这类句子除能使学生以地道的英语表达外,还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翻译速度。
6.部分时间状语从句,根据语境可以按习中文顺序理解。
如: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before he went to bed.
按时间顺序将before译为“才”。不必按习惯先翻译before引导的从句,再翻译主句。
7. “not A until B”,“直到B事件,才做A事件”,英语表达顺序为“不做A事件,直到B事件”。until作为前后事件的分界线。翻译理解的顺序不同于汉语。until引导的从句先翻译,然后再翻译主句。
8. 倒装句
So do I. / So I do. /Nether does he. / Nether he does.
There be…
与汉语有明显差异,
二、相反的理解
1.否定疑问句和前否定、后肯定的反意疑问句的回答,Yes 和No与汉语意思是相反的,原因在于英语只对事实进行肯定或否定回答,而汉语是对说话人的观点判断正误。
如:Aren’t you a student? 难道你不是学生?
Yes, I am.  不,我是(学生)。
No, I am not. 对,我不是(学生)。
2.hardly、 never、few、little 、seldom、 neither、without、fail to do使用中句子虽不带“not”,但含否定含义。
3.a few 、a little,带了“a”,意思是肯定的,表示有“一点”。不带“a”却表示“几乎没有”、“很少”。
三、关于“中国式英语”
        在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当中,学生翻译英语词汇按汉语表达顺序“堆砌”,形成明显的“中国式英语”,这是语言结构的差异造成的语病。
例如,学生在翻译“如果他不按时完成,将会有麻烦”这句话,常见病句是
“If he doesn’t finish it on time, he will be have trouble.”按汉语的理解“有麻烦”,表达为“have trouble”, 而不是“he will be in trouble”,系动词和实义动词并列出现造成语病。
四、阅读理解复杂语句的对策
        从语言架构的层面上找准核心词和主要成分。以划分简单句为着眼点。
1.先划分句子。把各个独立的简单句挑出来。
2.以简单句的5种基本结构为基础,找到每个句子当中的核心词,理解这个句子的语义框架,即使这个单句很长。
3.进一步寻找修饰成分和简单句主要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从句)。
4.对各个成分的理解中,关注短语、意群,而不仅限于独立的词汇和词性。
五、给初中阅读教学的建议
1.课堂教学适当渗透对英语语言结构的感受和对比,初一阶段以体验观察、对话模仿应用为主,强调词汇的语义感受以及词性与句子成分的关联。遵循学生对语句的认知规律。
2.初二阶段强化非谓语动词、短语、从句的体验和语言模仿训练。
3.初三学会从分析句子的角度,把握复杂句式在阅读中的语境逻辑和前后关联,或至少从句子的成分上为对上下文推理和猜测生词创造机会。
4.句型和语法的教学适当超前,可以通过设置专题辅导讲座、专题语法课的形式,提前为阅读教学扫清障碍,让学生提前获得自主阅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