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郑秀红
[导读] “同伴互助”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

        郑秀红
        新疆昌吉州实验小学831100
“同伴互助”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这种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师间的互相式研修是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是不完善的, 因此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非常重要。对于老师来说, 这种同伴互助更是珍贵, 因为它能使老师们取长补短, 不断进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通过“ 同伴互助”,与同事之间不断地交流、探讨教学经验,使我也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过集体备课互助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交流的主要平台。它不仅能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能节约时间,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开发课程资源,挖掘、剖析教材的重难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研究,让同伴分享到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和谐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推动校本教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每一章节具体的教学进度、重点、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怎样互动,教学过程如何实施等等;集体备课的流程各不同,但一般是主备教师先发表见解,对教材教学任务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提学案的制定要求,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策略等等。然后备课组成员逐个发表见解,最后根据取得的一致意见制定出教案和学案。这种教案和学案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也将使教师得到发展。
        二、通过听课互助
        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点方式,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它可以把教师的缄默知识呈现出来,并能将教学情境展示给同伴。同伴观摩,仔细感受教学的各个环节,感受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的设计,经过思维碰撞,实现智慧迁移和共享。
        为了克服听课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应熟悉教材,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目标,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听课者首先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并做好记录,听课应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貌。其次要带着问题去听课,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教学重点的强化,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法的改变,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能力的提高等等,并将关注的重点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评课。
        三、通过小组合作互助
小组合作互助以教师集体研究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通常,小组合作互助活动关注的问题大多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一般围绕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如,几位教师同备一堂课,然后让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进行观察和分析。一般来说,小组内的互助通过分配任务、资源共享、讨论交流、个人实践应用以及支持他人实践活动、交流与反思等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的改善与创新。
小组组成与目标确定。

参与同伴互助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发展的需求来自行决定,也可以在学校的协助下加以组建,如为了开发综合课程,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或跨年级小组;为开发多元文化课程则可以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参与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教师都要思考小组的目标是否和自己的期望目标达成一致。如果小组目标与之重复或有所冲突.那么就需要有教师投入到新的教学资源开发中,从而为大家分享。
实施过程。在小组进入正式的互助活动时,教师首先将针对共同的关注点研讨如何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资料,然后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研讨的基础上,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每个成员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再次,在集体研讨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在集体研讨中,需要思考如下诸问题:内容和表现标准,即我们需要学生知道些什么?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资料收集与使用,即基于所关注的问题来收集资料,在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对资料的分析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班级管理,即了解手段和措施对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产生的影响;评价,即判断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联系,以及获得这些进展的影响因素等。交流分享,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同伴互助小组在各自实践中继续维持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直至小组成员真正实现目标。  
         四、通过评课互助
         评课是个体经验与同伴认知相互撞击并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过程,也是双方互助产生质的变化过程。评课不仅要讲究评价的内容,更要讲究评课的方式和技巧,你的建议要有利于解决同伴教学中产生的突出问题,使同伴有所领悟和觉醒。你的建议要让同伴感受到评价的温暖,互动中的关爱,对同伴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待优质课的评价,要体现出个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风格,那些鲜活的课堂智慧和动态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永远是同伴借鉴和模仿学习的内容。我们在关注教学绩效的同时,要看到他们在课堂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精美的设计,巧妙的启发引导和独到的方法点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因此对待不同层次的教师,应该采取差异性分类评价的方式。评课多以协商、探讨为主进行,而不是居高临下专家式的评价。应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标与教材相结合、常规与创新相结合,同时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维一体目标的落实。
        五、通过师徒结对互助
        以老带新,优劣配对,互教互学,共同促进,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首先,要明确师徒条件,鼓励师徒自愿结对。如:可让年富力强、具有专业特长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为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为徒。其次,明确师徒职责,师傅要经常性地关心徒弟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时帮助徒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徒弟备课,帮助徒弟修改教案,指导教法;每周坚持听徒弟一节课,课后及时评析优缺点,共同研究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指导徒弟上汇报课,辅导徒弟拟定所教学科测试卷等。而徒弟要认真虚心主动向师傅学习,努力工作,谦虚谨慎,尊重师傅,持之以恒,修炼高尚的师德;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主动争取师傅的帮助,有疑必问,有疑必究;要主动听课,每周至少两节,其中一节为师傅的课,并且做好听课笔记;要积极撰教育教学论文和拜师心得,主动争取上汇报课、公开课。
        总之,同伴互助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小组合作、评课、师徒结对”的方式使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对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受传统保守思想的束缚,部分教师互助工作缺乏经常性。但只要我们大胆克服封闭守旧意识,以宽阔开放的心态融人集体,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的互助工作一定能落到实处,一定能够发挥其有效功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