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 黄惠华
[导读] 在小学的低年级阅读中,小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是相对困难的,而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更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自主阅读。
        黄惠华
        罗源县凤山小学 350600
        摘要:在小学的低年级阅读中,小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是相对困难的,而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更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前教师应当让小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在学习的基础上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或文章,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推进阅读进程,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在阅读后教师也要带领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和分享感受阅读的快乐,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体系。本文在讨论小学阅读现状的同时,探讨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整本阅读;对策
        引言: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发展自身的潜力,深化语文学习的知识。小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积累有效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精神素养和世界观,这是语文教师在引导和陪伴学生在阅读中需要着重考虑和实践的。现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着重以单篇阅读为主,群文阅读为辅, 但在当今的阅读压力下,小学生的阅读氛围逐渐减少,学生只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被动阅读,不能形成有效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有没有形成兴趣;在被动阅读的情况下学生并没有将情感融入阅读,在阅读中没有挖掘优美的词句,导致阅读能成为无用功。教师可以统筹整本阅读的教学策略,教导小学生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阅读缺少氛围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方式与习惯相对机械,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放到了第二位,这是不可取的。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阅读也成为了恪守作业,不能将语境和阅读理解的核心加以重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只能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恶性循环。
        2、阅读内容范围较窄
    在课业压力下,学生的阅读时间明显减少,许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有意义的文章不能与小学生相遇,这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只有课本上的课文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量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阅读有兴趣有意义的文章,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有所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背诵的课文就已经非常多了,这种压力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课外读物,所以在阅读能力上也会有所受限。
        3、学生缺乏阅读自主性
        阅读意识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助学生培养的,如果阅读意识没有培养好,学生就无法在阅读中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从而也会影响学生的逻辑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阅读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一个习惯,想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喜欢阅读并学会阅读,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的。
        二、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1、交流阅读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课程上,阅读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阅读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整本阅读中,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上举办度数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深入阅读,在阅读交流中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让小学生发现不同的内容。在交流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结构和人物,在阅读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教学课堂变得欢乐,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学生的交流之间,阅读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在阅读中学生找到了自己存在感,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成就感,小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有人让学生在未来的阅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


        例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时, 小学生并没有一定的文字基础,所以教师就应当让小学生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课文,在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后,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也会提高。例如在教学其中《秋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自己阅读,在阅读后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在阅读课文后对于秋天有哪些新的感受,有的同学会说“秋天渐渐冷了,叶子都变黄了。”对于一年级的课文中,着重以识字为主,每篇课文的字数在一百左右,所以教师在后续的课文教学中也可以实行此方法,让学生对于课本形成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整本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知识。
2、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时效
        纵观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让整个教学须有系统性。首先是在阅读前学习文章背景,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在学生阅读前进行有效的代入,在观看和讨论中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前就了解有关课文的相关知识;其次是阅读中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针对阅读的问题和情境,让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展开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自己常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标注自己的喜欢的词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是提高阅读后感受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可以对文章进行有效的总结和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优美的句子和字词让学生摘抄总结,并锻炼学生造句,提高学生的学做能力。教师领导学生真切的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观点,展开全面的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例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时,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给学生一至两节课,让学生自行阅读整本课文,在阅读时记录自己读到的号的句子和字词,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向老师提问,经形成自己的读后感,第三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于阅读后的观点,例如《春夏秋冬》这篇课文多数学生都很喜欢,所以教师可以体用本篇课文贯穿更篇课文,让学生在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有关《春夏秋冬》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知识,在学习往后的每一篇课文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总结自己对于课文的观点,实施阅读有效性。
        3、有效的进行阅读回顾和统筹
        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应当有效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氛围小组进行阅读,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预习课文,并在预习中自己查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互,在交流中将信息分享,更加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学生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月读物的回顾,结合班级特点,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统筹,在赏析和感悟的方式让小学生进行统筹阅读,随后在班级中评价阅读的回顾结果,让阅读深刻的深入到小学生心里。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课本中文章的顺序,多样性的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过程、感受与瓶颈等,最后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己在阅读中的陋习,逐渐改善,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系统。
        例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课文中喜欢的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展示。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他就以绘画的形式展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并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小蝌蚪不畏艰难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都应该向它学习”,有的同学喜欢《日月潭》这篇课文,学生就在网上找到了关于日月潭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共同感受日月潭的魅力。教师最后可对课堂进行评价,表扬学生在阅读中的有点,也可以适当的指出不足,让学生在未来的阅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经验中研究阅读教学的实质,让阅读深入学生内心。在教师的协助下,阅读成为一件非常享受的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在阅读中逐渐形成系统的价值观,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上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应当积极指导学生培养整本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形成自己额阅读规律,让学生们喜欢阅读,并学会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敏.浅谈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03):20-21.
        [2]周玲霞.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