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广东中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在管理学中,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控制产品达到指定的标准,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管理策划、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管理控制以及质量管理改进等。环境监测工作一般包括现场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几个环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指要求监测工作必须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科学组织与规范化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从现场调查到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以及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等都是衡量监测质量的指标。影响监测工作质量因素有很多,其中,显性因素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隐形因素包括实验室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监测团队的凝聚力等。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是对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的管理,还是对管理水平的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主要指环境监测相关机构使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可能影响或者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视、测定活动。通过环境监测所得结果有助于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来了解被监测环境受污染情况,明确环境质量情况的优劣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对现行环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治理以及防污染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目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监测工作特点分析
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能够对区域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设备,如生物、化学等,对监测区域的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监测。同时还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以及样本选择的合理性。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下述两大特点:首先,具有目标明确的特点。环境监测工作并不是漫无目的展开的。对空气质量、水源环境等进行监测,不但需要明确监测具体地点,同时还需要保证监测指标制定以及样本选择的确定性。因为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任何一个流程不规范都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各个流程目标的明确性。其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环境监测工作不确定性较强,比如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极易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风力变化、雾霾天气等。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监测结果有较大影响,导致工作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出现无用、重复工作,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和样本检测,导致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监测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管理者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认识片面,从而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三是环境监测人员缺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认知和理解,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监测工作脱节。
2.2环境监测同经济建设发生冲突
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发展时间较晚,至今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监测措施,但是想要保证满足环保标准要求,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部分地区政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如果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冲突,做出让步的往往是环境保护,因此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阻碍。
2.3监测人员综合水平急待提升
在实际的监测工作开展期间,很多人员的能力都相对较低,不能达到实际工作需求。在工作中,部分监测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不足之处颇多。并且,环境空气监测部门不能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展开人员培训,从而导致监测工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3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施方式分析
3.1完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当前部分单位所建立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比较松散,难以满足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需求,需要对这一方面做出合理的改进,形成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完善,可以获得更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使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更加完整。同时,可以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比较客观全面的综合性数据及结论,使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5]。在建设好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之后,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照体系流程完成所有的工作流程,依据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从而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数据,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
3.2强化方法控制
首先,监测人员需要结合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情况,优化监测方法,选择合理的监测方式,最好能够通过最少的监测点得到最具典型性的监测信息及数据;其次,为了能够降低外界其它因素对监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责任意识,监测结构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相关工作措施的有序进行,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监测方法及技术方案,从组织管理方面保证相关方法、方案的有效落实。
3.3提高监测人员素养和技术水平
在监测期间,应该制定相应措施,加大对人员质量的把控。在分配监测工作期间,需要结合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在了解监测量工作大小的基础上,科学地对监测人员进行配置。同时,在工作中,监测人员要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因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殊性较强,所以,监测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确保在工作的时候,不会因为主观判断,影响监测结果的精准度。
3.4提高对仪器设备的控制水平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检查所需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抽查、校准和维护保养处理,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设备仪器的精准性,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自检校准仪,在无人的情况下实现对其自检和自校。其次,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只有保证设备具有先进的性能才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受到我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要求大气环境监测人员充分了解大气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结合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改进,比如: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加以完善,对大气环境监测设施建设工作加以强化,并提升数据采集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细节处理工作,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凡.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12):229.
[2]龚亚丽.试论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9(43):61-63.
[3]邱旭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3):44.
[4]施利红.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9,9(03):28-29.
[5]徐建阁,程伟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