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陈旭
[导读] 在土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构成独立施工技术体系。
        陈旭
        浙江金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 金华市 婺城区   321000
        摘要:在土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构成独立施工技术体系。在建筑规模扩大的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增多,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范围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必要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土建施工;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高支模技术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在土木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使用高支模技术,从而对各项技术施工作业的情况和细节有较为全面的把控。倘若一旦出现了某些因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而导致的相关问题则需要及时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的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尽量减少损失,从而使高支模在土木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1高支模建筑技术的作用
        中国建设项目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不断扩大。在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对工程的验收标准不断提高,避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盲目建设的风气,所以需要逐渐提高施工技术的标准,其中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及超高层建筑的标准会更加严格,因为这种大型工程项目都要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把关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应逐渐开发出不同的新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中,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为了有效提升楼宇建筑内部的结构承载力,需要施工团队不断学习和应用新型的建筑技术,从而对施工项目的内部构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行提升,使其建筑项目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与过去低效的施工方式相比,现有的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及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又有了施工的质量保证。这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前进方向。令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纵向层面不断加深,提升行业的革新质量,为以后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施工材料的准备。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须提前准备施工材料。由于房建土建工程施工条件相对复杂且施工工序多,在准备施工材料时应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混凝土、木材和钢材等材料,必须仔细测验混凝土性能,以确保与强度要求相适应。钢筋应接受强度检验,并检验模板张拉度、强度以及抗压度等,确保各性能指标与工程项目需求适应。第二,参数设计。在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会涉及精确度较高的施工参数,在施工前应保证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在施工建设中有效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应将施工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计算数学模型,在确认模板荷载重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科学性。设计参数时应参考项目施工位置的情况,设计模板工程安装的高度与面积等相关数据,确保模板工程数据能够和工程项目需求一致。
        2.2高支模支架的安装
        在开展高支模工程安装施工期间,须对梁线位置进行校准处理,确保后续水平控制线的效果理想,增强高支模核心判定的精确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开展高支模模板搭设的过程中,应将铺设钢管作为基础,有序安装模板,随后落实龙骨架架设。在安装上层模板和加设支架方面,应以荷载能力为主要参考依据,确保架构整体更加稳定。为保证模板质量,应在整改与安装期间开展故障检查和排除工作,以免出现漏浆或者是接缝故障等问题。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积极开展清洁工作,确保模板内部没有积水和杂物。高支模施工安装的过程会涉及多个体系,应保证技术信息通畅,综合考虑水电等除模板意外的安装内容,以免安装体系受信息不畅因素影响产生问题。
        2.3安装高支模和浇筑混凝土
        对模板进行安装时,应对模板拼接和安装材料加以考虑。模板拼接时,应确保长宽对齐,且预留空隙不应过大,在完成模板主体安装作业后,技术工作人员应检查模板干湿程度,以免出现拼接变形的问题。

楼面支顶模板安装时,施工作业人员应遵循安装工序要求,对楼面标高进行测量,在纵梁放线,安装脚手架。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测量工作人员应提前对脚手架水平与垂直位置进行测量。应同时开展脚手架两侧的安装工作,在完成安装以后,要求两侧脚手架被锁死,不断提高脚手架稳定性。对楼面支顶模板安装时,各类型脚手架立柱应处于同一中心线,使脚手架垂直方向更加稳固。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作业应将梁中点作为起始点并向两端平行推进作业。在实际振捣期间,需践行稳定均平基本原则,以免出现漏振或过振的情况。对外框架柱梁进行设置时,以浇筑混凝土柱和梁板施工为主,在开展井格梁瓦盖施工期间,需保证排架和梁柱构成水平式支撑力,使得外框架梁柱更加稳定。主柱梁的功能是承受主力,其纵向水平杆需为两端提供支柱性作用,形成侧面力。随后,各柱梁中间应延伸斜向的支撑钢管且衔接各层脚手架。在完成外层支撑和框架作业以后,施工作业人员应系统检验框架柱梁与排架刚度、稳定程度,与施工质量标准保持一致。
        2.4高支模拆除
        拆除高支模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须遵循具体要求开展,须结合高支模跨度差异选择相对应的拆除形式。若跨度超出8m,要求混凝土强度为95%时可将模板拆除;若跨度低于8m,混凝土强度在75%时可拆除。拆除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振捣期间需在完成混凝土施工8d后,工作人员应检验高支模混凝土的强度,若强度达标即可开展后续操作,若不达标应过段时间再次检验强度。第二,拆除高支模时,应根据浇筑与拆除顺序开展,应根据基层不同采取分层拆除的方式。次梁与侧梁模板是最先拆除的部位,随后是主模板。第三,在实际拆除期间,为减小拆除的难度,应构建专门施工平台,在拆除作业后结合模板类型分类别地放置,为后期继续使用提供方便,应检修模板的质量。
        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高支模设计方案审核与专家论证
        现阶段,由于高支模板的高度、跨度较大,加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偶尔出现模板倾斜失稳、滑塌等工程事故。在高支模施工准备环节,需要将所制定高支模设计方案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方案论证工作。专家团队根据工程情况、方案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施工企业根据汇总意见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深化设计。待方案审核通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再开展后续施工活动。同时,还应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对缺项漏项问题进行解决,保证技术方案得到全部落实。
        3.2加强人员培训力度
        与传统模板技术相比,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较为复杂,涉及诸多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目前来看,在多数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未得到系统性、全面性培训,没有全面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内容与各项操作要点。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出现违章操作、操作错误问题,导致高支模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例如,在拆模环节,由于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养有限,很难根据现场情况准确计算上层支撑架荷载重力,模板拆卸施工步骤不合理,没有做到对荷载的平稳下移。所以,企业应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将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理论知识、同类工程施工情况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同时,定期开展人员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评估培训效果、调整培训内容。在实际施工中,开展现场旁站监理工作,监理人员既可以实时监管施工过程、及时处理突发问题,还可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切实满足工程施工需求,提供良好施工条件。企业必须明确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要求标准,提高技术应用力度,有效把握工艺要点及技术质量控制关键,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做到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爱红.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
        [2]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
        [3]胡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