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刘晓涛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政行业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因而导致其工程质量与建设工作效率逐渐受到社会层面的高度关注。
        刘晓涛
        身份证号:37032219771228****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政行业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因而导致其工程质量与建设工作效率逐渐受到社会层面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其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也日渐凸显,从而影响市政企业的信誉与市场竞争实力。所以,为了有效解决房屋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其施工质量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市政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在房屋市政工程中全面落实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施工质量水平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提高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具有现实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应用意义。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果的充分发挥是促使施工环节规范化的关键因素,其中以施工方案为基础的技术交底工作的展开更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的前提条件。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应用的实际价值,不仅能够大大缩减施工周期,同时也会将资源的耗损率降到最低,各项成本支出自然也就会有明显减少,例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另外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同样也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问题发生风险的重要基础,并能够真正消除后期市政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节约维护成本与修复精力。
        1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施工材料是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开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元素。假如施工材料有质量问题存在,不管是应用多么先进的施工技术也难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例如,在实际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细致深入地检验以及清洗砂石等材料,在将其从沙场运出后直接投入混凝土搅拌中,虽然能够使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由于没有清除泥土,因此所得混凝土在浇筑时会产生凝结困难的情况,就算可以凝结,受到雨水以及温度的影响也极易引发裂缝以及风化等问题,进而导致市政道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1.2个别企业诚信不足,政府监督缺失
        个别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法律意识,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工程履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诚信问题,没能按合同的质量要求来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去组织生产。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各工序,分部,单位工程以不合格充合格,最终实现他们合格而实际上不合格的质量目标。市政市场监督主体,比如质监站,建设局等,由于工程数量繁多,而政府人员毕竟有限,精力有限,自身又有多项职责,他们无法实时跟踪各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他们的监督效能也就会因此大打折扣。更有甚者,监督管理人员充当起了不法施工主体人员的保护伞,为他们开绿灯,这样更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不诚信企业主体的施工总过程缺少了直接的可追诉的监督约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形成。
        1.3缺乏对施工质量的正确管控意识
        现阶段,通过对诸多市政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流程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很多市政项目的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质量管控的正确认知,管控意识十分薄弱。其实,在整个项目的施工中,施工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施工周期、施工成本等因素,并且与市政项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仍然会由于各类原因忽视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各类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实施流于表面,走个过场。所以会大大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不仅仅会增加后期施工质量修复的时间,还会增加更多的成本支出,而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引以重视,缺乏对质量管理的正确认知。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严格管理施工材料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规模庞大且种类繁多的施工材料,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材料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为后续施工建设夯实根基。但是,要想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相关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材料经销商的管理力度,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检查经营与贩运施工材料的企业,取缔不合格企业,从而在根源上完成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同时,制订更为合理的追责机制,如果由于材料引发项目质量问题,必须对材料生产与贩运企业进行追责。其次,在施工现场进行材料质量检测,及时退回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绝不能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工程施工建设中去,避免质量隐患。最后,做好施工材料的储存管理及分类管理工作,以此避免施工材料出现雨淋、暴晒以及受潮等问题,切实保证材料质量,防止材料变质。
        2.2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为了规范市场环境,加强诚信建设,为了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工程质量普法教育,诚信教育。同时在企业市场准入,承接工程,诚信评价中建立一整套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一种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市场风气。在这方面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走在全国比较前列。他们根据企业在承接工程过程中的履约行为和质量安全行为,分别对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并结合企业通常行为所得分,形成了企业的总的信用分,这信用分应用到了企业的投标标上,让诚实信用分高,业绩优良,管理出色的施工企业具备更高的投标中标率,让企业争先恐后的要把工程做好,把质量把控好。这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建设厅还在重点项目上,在一些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环节上,实行24小时监控录像,留下了可追溯的影像资料,以便实现监督执法或者质量纠纷中能形成有效证据。工程检测数据资料实时上传防止弄虚作假。还对一些严重违反市场招投标法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等黑名单制度,限制企业,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市场准入。而对于具有良好信用行为的企业,公示其良好行为,进行通报表扬,信用加分,把各个施工单位的详细情况的信息网上动态公布,可供市场参与主体查询,以方便他们选择诚信度高、技术优良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这就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2.3树立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正确认知
        为了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水平,保障市政工程又快又好地开展,首先,管理人员就需要树立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正确认知,从思想上重视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意识、加强管理水平。所以,基于此,在开展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时候,第一步就是需要对管理人员是否树立正确认知引以重视。在日常,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树立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正确意识,从自身开始改变且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如此一来,管理人员才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上;其次,还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同行业交流协会,利于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此外,还可以邀请专业的管理导师,提升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扩充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现场实践知识储备量,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夯实的基础和保障。
        结语
        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市政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给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相关单位应该清楚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观念,这样才能够在高效完成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同时,保证项目建设安全展开,切实杜绝质量隐患,充分发挥市政工程的价值,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推动我国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安徽市政,2019,26(3):215-216.
        [2]李红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2):105-106.
        [3]李娟.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8):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