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林兴
广西桂林平乐县林业局 广西桂林 542400
摘要:林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开展林业造林,扩大林业覆盖面,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目前,造林工作正在蓬勃发展。掌握先进的造林技术,可以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成材率。本文对林业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林业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造林;种植技术;应用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林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植树造林,增加树木的种植面积以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在造林种植生产中,对种植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种植程序比较复杂。种植前要做好准备,为造林提供良好的条件。根据该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提高造林质量。
1造林前的准备
1.1 林地整理
在整地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种植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整地包括综合整地和局部整地。综合整地是对要种植的土壤进行综合复垦。大部分需要全面整地的地区都在平坦的平原上;对于山区,应根据地形选择性地进行整地。对于种植用地,选择性复垦是当地的土地准备。根据区域的形状和地理条件,当地的土地整理可分为块状土地整理和条状土地整理。整地的目的是改善造林环境,为造林打好基础。通过整地,可以优化树木的生长条件,更方便造林。整地的工作内容是清除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和枯树,然后进行综合耕作、部分耕作或带状耕作,以提高土壤温度和孔隙度,激活土壤中有机质的活力,提高成活率,保证苗木种植后的造林质量。植树造林前,首先要对林地进行处理,清除影响种植的物质。在自然环境中,重新造林开始的地方,可能会有很多杂草、灌木等,同时会有很多石头,或者采伐剩余物等在地上。造林前,我们应该先清除土壤上的杂物,这样便于开展造林工作。清理时,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清理方法。清理环境进行更新造林,可以有效改善林业条件,保证土壤的渗透性,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随着国家对植树造林的高度重视,林业工程建设也在大力实施。在国家政策、财政支持和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现代造林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种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播种造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它使用幼苗,换句话说,树木的种子播种在造林区,并在自然环境中逐渐生长。与其他种植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适合大面积造林。但这种造林方式对造林区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土壤有足够的肥力和水分。在播种方面,树种的首选是良种、发芽率高、种源充足。常用品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八角和毛竹等。一般在人口稀少的地区采用播种造林。
2.2分株种植造林方法
它是促进造林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具有更显著的优势。主要原因是利用树木的根、茎、枝等营养器官作为造林的直接材料。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不需要育苗,操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在实际管理中,林农需要加强细节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此外,采用分株种植的方法,幼苗可以遗传母体的优良基因,早期生长更快。这种种植方式对造林面积有一定要求,主要适用于松树、柳树、杨树、竹子等无性繁殖树种。
2.3 育苗种植方法
育苗种植的方法需要培育出好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而实现苗木的健康生长。
这种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中应用最广泛。造林必须提前培育苗木,然后在提前选定的造林地选择和种植适宜年龄和规格的苗木。幼苗要有良好的根系,含水量适中。种植成功的关键是保持根系完整和幼苗水分平衡。无论在起苗过程中还是运输过程中,都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本身,不要让苗木流失过多水分,尤其是苗木根部。我们必须保持水的完好和适度。只有这样,苗木才有健康生长的条件,造林成活率才会大大提高。在种植过程中,林业人员需要在地面上挖洞,然后合理地播种。在种植初期,要加强保护,保证水分和养分的充分补充,实现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少量种子培育幼苗,长到一定阶段移植。与播种造林相比,播种造林法苗木成活率更高,能实现苗木快速生长,一般用于小面积种植。然而,这种种植方法也有显著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操作程序复杂,资金需求大,耗时长。
3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应用
3.1做好树种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造林方法,都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好树种的选择。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通过监测了解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确定适合种植的树种。面积大的情况下,树种要搭配。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才能实现优质植树,促进林业产量的稳定增长。从林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应该种植阔叶林。由于阔叶林可以涵养水源,改善种植区的土壤环境,树木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可以起到景观塑造的作用。落叶也可以作为营养物质来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树木生长。
3.2 选择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应根据树种确定。有些树种适合春天造林,有些适合秋天造林。春季气温相对较低,水分很少被太阳蒸发,冬季融雪会增加土壤水分,是造林的最佳时机。春天,树木处于休眠期,很少导致育苗和种植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可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造林可以在阴雨天或雨后晴天进行,当土壤温度高时,种植后不需要浇水或少浇水。而且春天幼苗根系活跃,萌蘖力强。幼苗种植后更容易生根,抗旱能力增强。另外,早春农业生产还没有大规模启动,更容易组织人力资源投入造林,可以提高造林的速度和质量。有些树种也适合秋季造林。秋天树叶落下,进行整地造林,但秋天造林会给幼苗越冬带来安全威胁。由于气温低,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季进行造林。
3.3 养护管理
林业保护对林业管理实践也非常重要。林业养护管理的有效开展可以为优化林业结构、提高生态效益提供帮助。首先,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作为林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生态效益作为一种劳动力再生产能力,可以为林业发展提供循环援助。其次,优化调整林业结构。在传统林业工作中,对林业结构单一缺陷的认识不足,导致林业发展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了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应不断引进新的树种和种植技术,实现树种优化和育种的目标,使嫁接和种植技术得到有效应用。综合种植技术和混交林建设促进了林业植物种群关系的健康发展。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树木的需求越来越大,环保意识也在提高。各行各业都更加重视造林,造林和种植技术需要根据地区的地理环境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玉英,胡彩霞,郭巧玲,黄守帅,杨厚堃.强化林业科技与种植技术运用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08):10+15.
[2]吕宗义.林业造林种植技术相关应用的探索[J].种子科技,2018,36(06):69.
[3]吕宗义.林业造林种植技术相关应用的探索[J].种子科技,2018,36(06):69.
[4]王利民.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园艺,2018(02):190.
[5]崔景民,任秀才,王志刚.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吉林农业,2018(02):94.
[6]吴丽丽.促进林业市场经济发育的方式分析与研究[J].绿色科技,2017(09):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