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 330002
【内容摘要】部编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这有利于学生亲近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同时也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既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 古诗文教学 教学策略
部编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这有利于学生亲近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同时也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既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和看法:
一、入古诗欣赏之门
低年段的学生应重在引导学生在诗中识字,学习写字,学会背诵和积累,不必过深地去理解古诗文的释义和蕴含的情感、哲理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反复地吟诵和背诵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诗句格律和用词的影响,不自觉地加强语感。
而中年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词句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积累,不过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并能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这样既为学生系统学习古诗文奠定基础,更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高年段的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要在诵读这些优秀诗文中,去品味作品的内容以及其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言志”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认真备好学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螺旋上升式的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二、诵古诗韵味之美。
温儒敏教授曾说:“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的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而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它集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绘画的色彩美、意境美于一体,在反复诵读中,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形式多样而生动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懂诗意,体味古诗文音韵之美。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师生合作读的方式,如教《绝句》时,教师读“两个黄鹂”,学生接读“鸣翠柳”,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古诗的断句和节奏,又根据老师的朗读提示读通了古诗。还可以让他们加上肢体动作辅助朗读。学生在拍手、摇头等动作间渐渐对古诗文产生了兴趣,也体会到古诗节奏之美,诵读之趣。
而进入到中、高学段时,则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关注古诗文的平仄与押韵,进一步体会古诗文所特有的格律之美。如在教学《游山西村》时,就可以让学生去关注本诗的平仄,学习平长仄短的读法。而当老师将吟诵谱展示给学生时,学生又会发现“浑、豚、村”进行押韵,韵脚在读时声音进行了延长。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发现了古诗的格律不同,从而使节奏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而当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古诗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突出重点词,以声音的高低起伏表达体会到的作者心情心绪的变化。这样的诵读,也会让学生更进一步进入古诗文中,去寻找与作者的共鸣。
三、习古诗阅读之法
古诗阅读之法虽在小学阶段不做过多的要求,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该追求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学习一些阅读之法,以期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独自鉴赏能力未尝不可。综合来讲,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探讨:
1.抓重点词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游山西村》这个诗题则交代了作者要写的事件,一个“游”字既为线索,也为全文中心,奠定了作者纪游抒情的基调。学生通过解题,便有了第一层感受。
2.借助注释品读诗词内容
在阅读古诗文时,养成借助古诗注释,来理解诗意,是一种常用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3.借助想象理解诗词含意
从寥寥数字的古诗词中“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在教学《游山西村》第一、二句时,学生通过想象“农家除了鸡、猪肉和腊酒外,还会准备什么来招待客人”、“农家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农家会用怎样的热情语气来挽留客人”来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和民风纯朴,又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去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焦急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此时,一个个静止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精彩的对话、生动的情景、连续的故事。而在教学《渔歌子》时,则让学生联想诗词画面“白鹭翻飞,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肥美。斜风细雨中,一渔翁悠然自得地垂钓”情景,体会这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悠然洒脱之意境。
4.了解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古诗词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过于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联系作者创作背景加以理解,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走近作者的精神之隅。比如在在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充满哲理的诗句时,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活时代背景,及陆游从20 岁立下“报国之志”至84岁仍不忘“报国之志”间一次次任官罢官,一次次遭受挫折却没有放弃的生平经历,再品读陆游65岁被罢官所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临终绝笔《示儿》,以此体会作者人生中时时充满希望与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从而感悟这一哲理。
四、得古诗积淀之趣
将古诗文的课内教学与课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课内指导再到课外拓展,使学生寻得属于自己的自由而个性化的阅读之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1.以单篇带多篇读类型
在上完一首古诗后,可以将反映同一主题的古诗词进行归类,让学生集中理解对比并背诵。比如在学完《望天门山》后,还可以把《山行》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进行归类背诵。这样,以主题式的单篇带多篇诵读方式,适当延伸,拓展学生的诵读古诗词领域,扩大储存量,便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了。
2.体古意用新招展成果
在教学古诗文时可以借助教材语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建立形象,也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将古诗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已经积累理解的诗句,制作电脑绘画或动画作品。这样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做法,会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创造背诵展示环境与氛围,也会让学生的诵读更有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诵读量。如在班上定期开展古诗文展示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诵读古诗文得到的收获与新得展示给大家。同时,在班级中开展“限时背诵”、“飞花令”、“诗句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所诵古诗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还组织学生以古诗文诵读为主要形式,创编出了如《长歌浩叹唱古今》、《弟子规》、《君子之道》等古诗文诵读节目。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展示了风采,更激发了他们诵读古诗文的乐趣。
部编本教材在古诗文上的比重加强,正是体现了我国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的努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精神、人格、情感、文化素养、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它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这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古诗文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厚重他们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