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刘贞艳
[导读]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个性上已经形成了更为鲜明的特质
        刘贞艳
        临沂汪沟第二中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3408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个性上已经形成了更为鲜明的特质,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认知、理解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而初中历史涉及的知识比较冗杂,尤其是不同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间、人物、发展、变化等极易被学生所混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借助比较枯燥、乏味、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能提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该重点关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资源等整合等途径,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生命力、影响力,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分析
        作为一门兼容人文性、文化性、基础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初中历史对学生人文素养塑造、认知能力提升、思辨意识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初中历史中学生所需要的掌握的知识比较琐碎、繁杂,且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学习都必须以识记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普遍兴趣不足、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发展性也难以凸显。而以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为驱动的教学导向,则更加贴近学生认知特性,对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深度剖析,并将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关键突破口与基本着力点,使教学活动向着多元化、丰富性、趣味化方向发展,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而提供保证。
        一、加强对教学导入的科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为了使初中历史课堂妙趣横生、丰富多彩,教师必须在课堂导入上寻求突破。因此,教师在落实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在备课阶段下功夫,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师还必须以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导入的形式、手段、路径,将诸多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性的导入方式应用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领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是灵活应用故事导入。历史故事往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引入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感染下、刺激下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历史故事的引领下参与教学活动,感知不同历史知识的内涵与本真。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生动灵活的教学导入,让学生能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三国鼎立》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影视资料的方式展示《官渡之战》的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场景,在故事中了解三国时期主要人物的特性,及三国鼎立时的社会形态,通过生动的画面的刺激以及声音的辅助作用,学生就能够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实现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古诗、游戏,文物介绍等带入策略的借助,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高效学习历史,更好应用历史。


        二、探寻对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就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较久远,以致其往往会因为缺乏真实感知而难以真正进入其情境,在思维、认识、理解上出现一定偏差。这使得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有效开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会更加浓郁,其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充分、深入、到位。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漫画资源的开发。将一些蕴含丰富故事情节的历史漫画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赏析漫画中获取关键信息,带着浓厚兴趣开展历史知识学习。例如,在开展《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地图带入课堂,指引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香港与澳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其脱离祖国母亲怀抱的原因。接着,教师再引入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漫画素材,让学生在观摩漫画中了解香港与澳门回归的过程,在观漫画、读文字、学历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漫画这种极具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就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以图画资源为引领的教学设计方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重视与注意,教学的实效性也会得到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慢慢提升。
        三、凸显对合作学习的灵活运用,强化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切实激活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促使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获得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教师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合作活动的设计,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彼此互动中交流思想认识、探究历史问题,在思想碰撞与认知交融中带着浓厚兴趣与饱满热情获得视域拓展,实现认知提升,促进思维转换。例如,在开展《三大改造》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借助调研了解的方式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丰富信息,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其再次整合、加工,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展示,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于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而在学生互相合作,彼此协作下,其参与教学活动的认识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自然会显著增强,更容易引发学生心灵共鸣,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会于无形之中得以实现。
        四、结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高效学历史、用历史的基本保证。就初中历史与初中学生的特性而言,只有以兴趣培养为抓手,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切实提升与全面增强。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时,必须以学生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措施的研究、分析、优化、创新、变革,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教学活动更具科学性、教学措施更具针对性,以切实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促使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带着浓厚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以达到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兆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51.
        [2]孔秀.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1):25-26.
        [3]赵崇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89):140-141.
        [4]张顺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