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湖南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 武冈 422400
摘要:作为一门蕴含基础性、实践性特质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旨在通过自然现象、生命规律、生态系统等内容的研究,为学生思想认识的丰富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铺垫。切实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让学生在生活资源、素材、实物、现象的观察与感知、探究与思考、分析与论证中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内学习生物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则成为新时代初中生物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时,应以探究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认知现状与教学内容特性的深度研判,尽可能科学的设计教学出多元化、丰富性、有效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灵活应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获得认知蜕变与需要满足。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同时,随着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增强,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参与度、存在感也会切实发展,教与学的延展性、实效性自会切实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所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其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都比较冗杂、琐碎,对于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制约,以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保证。面对生物知识的强制灌输与直接讲授,很多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难以得到充分调动。久而久之,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也会慢慢陷入桎梏,课堂的生命力、有效性自然难以彰显。对此,教师应该深入反思并给予关注,积极探寻有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以打造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符合学生发展诉求、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多元化、丰富性初中生物课堂。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养塑造,为确保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升,推动学生生物学习高质量开展而提供助力,夯实基础。
一、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比较抽象、宽泛、冗杂,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教学在探究有效性教学措施时,应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现象的生命本真为导向,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科学意识。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个性意识较强,其更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生物知识、理解生命规律、实现认知迁移。而融入多元化、丰富性的教学情境,则可以使一些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呈现,于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生参与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将更加融洽。另外,在辅助性教学情境的驱使下,将会为生生、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提供更多机会,使得初中生物课堂的互动性、有效性更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迫切,更利于初中生物课堂生命力的彰显与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生物变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生活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并组织学生开展分析,探究其科学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基因的重要性。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初步感知与充分了解后,教师再即时引入一些辅助性生活素材,就教学情境予以深化、细化,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借助教学活动的设计,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诸多生物实验引领下开展对生命现象、生物本真的探究,则是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多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机会与条件,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以便于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知。并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实践、观察中认识生物现象、把握生命规律。另外,还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融入一些辅助性游戏、实验,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近距离接触生物,丰富其认知体验。例如,在开展有关“植物与动物”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分享自己种植植物、驯养动物的经历,在生物与生活之间铺设互通路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在引入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自主在教室内分组合作培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与成长情况,在多元化实践活动的驱使下强化学生认知,提升教学效能。以切实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将初中生物教学推向高质量、丰富性视域,为学生健全认知体系构建提供铺垫。
三、依托资源素材的借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高质量开展初中生物知识学习,就课堂所学予以巩固、内化,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指导外,还需要全力强化对课外巩固性作业、探究性活动、发散性资源的应用,以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积极引入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巩固性课外实践作业,不断拓宽传统初中生物作业的形式、内涵、途径,多设置一些实践性、调研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来验证生活现象、了解生活本真,在探索、实践、调研、操作中领悟所学生物知识的特性与价值。而随着实践性作业的引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更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自会得到充分调动。例如,在开展“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调研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入当地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污染的类型、程度以及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在课堂予以分享、交流。在实践性课外作业的驱使下,初中生物教学的途径将得到切实延伸、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在诸多资源素材、实践活动、体验途径的驱使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自会得到切实强化,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比较丰富,其主要指以有限时间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互动、生生的协作、学生的参与,切实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与关键点,化解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认知特性,结合学生认知需要来搜集、整合、开掘初中生物教学素材与资源,对其予以加工、改造、利用,使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充分作用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在确保初中生物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初中生物,构建出更为完备、系统的认知体系。在利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把握常见生物现象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温小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2):56-57.
[2]李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96.
[3]王旭明.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9(08):49.
[4]苏勋恩.刍议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辞赋,2019(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