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 方刚
[导读] 数学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运用

        方刚
        湖北省咸宁市浮山学校 437000
        【摘要】数学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运用,在与学生讲述知识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及时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和对公式的灵活运用,为后续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数学学科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而且有些初中的数学知识偏于抽象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就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结合趣味游戏,激发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复杂而乏味,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又缺乏创新,又没能抓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给数学课堂营造了沉闷的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概念不断得到完善,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断优化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考虑到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教师不妨将课堂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利用游戏的乐趣来消除数学知识的乏味,从而营造一种生动而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释放学生的热情和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课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培训中结合了“看图片和放置图块”的游戏。游戏的格式如下:教师准备一些积木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成对参加游戏。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显示了从正面,左侧和上方看到的积木,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三个形状图将积木快速排列成相应的形状。正确率最高,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热情,迅速掌握了学习内容,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趣味游戏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有一定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融合
        初中阶段的数学题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明显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做不到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数学教师先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解例题,之后再给学生相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如果题目与例题稍微有一点变化的话,学生就很难将其做出来,这便是学生没有数学思维的表现。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正好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这个问题。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就会让学生非常的感兴趣,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没有兴趣的话,就很难主动的去学习他,并且也不会愿意在该科目上下功夫。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和现实学习能力出发,结合多媒体技术,制定出适合学生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多关注学生的喜好,比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动画人物,什么类型的视频等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使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


        三、设计比赛,促进学生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事物有了自己的个性化看法,所以在初中数学上激发学生兴趣难度加大,无法像小学生一样,做到有效激发。所以教师更加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上,有效开展兴趣化教学过程。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胜心,总是希望他人能够认可自己的看法,事事希望比过其他学生,好胜心极其强烈。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效融合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上,这样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自己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单元复习课,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的内容上,教师为了准确把握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便于后续教学的针对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答题——竞赛”,以综合知识为题库,如:有理数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教师根据自己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题组的设计。其次,教师以同组异质、分组同组的分配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不同小组,这样将最大化保证小组之间比赛的公平性和激烈性,也将促进组内成员具有相互学习积极带动作用,有效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最后当决胜出优秀小组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在竞赛环节的反应和表现上,准确把握学生学的薄弱点,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上顺利而针对开展辅导性教学。
        四、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由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处理上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笔者组织学生准备好标杆直尺,到学校操场去亲身体验测量旗杆高度这一过程。在操作过程中,笔者安排学生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让学生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然后寻求更好的方法去减少误差。这一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回到教室后进行总结,学生还提出了新的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如拍照法。让一名学生站在旗杆旁,由同学将他和旗杆一起拍下一张照片。然后测量学生的身高,再测出照片上学生的长度,算出比例尺,再测量照片上旗杆的长度,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了。由此可见,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够更好地得以展现。再如,在学习商品利润问题的时候,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模拟商场中商品交易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利润、进价、售价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入利润率,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想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应当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要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这样才能够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本身数学知识点就比较抽象,倘若仍旧使用传统落后思想观念展开教学,势必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这并不利于提高其综合数学成绩,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也要创设教学情境以及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仲祯.初中数学课兴趣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8):83,87.
        [2]李玉婷.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才智,2020(3):65.
        [3]李文福.初中數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小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