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族民歌中“鲁”和 “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王莹
[导读] 藏族民歌是四川、青海、西藏等各地藏族人民生活的风俗记录,展示了藏族人真实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对于藏族民歌的研究我国是比较少的,首先是因为藏族文化发展起步晚,参考资料相对较少。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王莹

摘要:藏族民歌是四川、青海、西藏等各地藏族人民生活的风俗记录,展示了藏族人真实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对于藏族民歌的研究我国是比较少的,首先是因为藏族文化发展起步晚,参考资料相对较少。但藏族歌曲自身丰富多彩,民歌当中的”鲁体民歌”和“谐体民歌”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 藏族 鲁体民歌 谐体民歌
         一、藏族民歌发展背景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他们的聚居地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迪庆、四川省西部和甘南等边远地区。在藏文字出现之前,藏族民歌仅仅是由当地人口口相传,经由艺人向大众传播,曲调单一且是最纯真的原生态藏族民歌,没有乐器伴奏。那么在传承与传唱的的过程当中,也会有歌词和旋律的变化,譬如以旧曲换调或者是旧调填新词的一种演唱方式来重新进行歌曲演唱。那在藏文字产生和运用之后,不仅促进藏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藏文化的进步,藏族民歌也因此得到更加丰富的发展。
        二、藏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凡是过年过节、祭祀、嫁娶各种喜庆之日及劳动中,常常伴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风度的艺术活动。甚至在平时家常便饭后,藏族人民都会一家人在庭院当中跳“锅庄”。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代代人的传承、创新逐步形成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所以当有人提到藏族民歌,便容易与音乐和舞蹈混淆,事实上,藏族的民歌与音乐舞蹈是有很大区别的。藏族民歌分类繁多,因地域分布广泛所以题材较多,内容丰富。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可分“鲁体民歌”、“谐体民歌”、“自由体”。(本文简单概述“鲁”:流星于四川藏区和“谐”:流行)。
        1、鲁体民歌
        “鲁”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歌”,他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藏族民歌形式的一种;另一个含义就是流传在四川藏区的一种藏族民歌。“鲁”的音乐结构特征跟别的民歌大不相同,一般每首皆可以有很多段,多为三段。每段少则两三句多则10句,4句或8句不等,当然,多的最多也能够达到20句及以上,多为三句和四句。每句的每个音节一般长度都相等,有六个音节、七个音节、八个音节。但也有七个音节与八个音节相间的杂体。段与段之间的相连用词和音乐节奏中的停顿都有互相对仗的关系,虽有杂体但也要遵循规律,例如是第一段是A个音节,那么后面所有段落都要是A个音节,如果第一段是a+b的杂体,那么后面的段落必须是相应的杂体。七个音节的节奏大多都是XX XX XXX.八个音节的节奏大多是:XXX XX XXX.常见的也就七音节、八音节和杂体,六音节的比较少见,如:
        天上星星无数,     草原花儿鲜艳,
        请别以为难数,     请别以为艳艳,
        四化建设成就,     今年两熟庄家,
        比你数量还多。     比你更加娇艳。
        这个是典型的六个音节的“鲁体民歌”,只有两段,每段每句六个音节,非常的规整,歌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节奏为 XX XX XX.
        2、鲁体民歌的思想内容
        每个地域人民的民歌思想内容都是对人民生活各方面得反映,在旧社会,藏族地区为农奴制度,广大百姓深受重重压迫,过着生不如死没有尊严得生活,所以便有了(1)表达“对封建农奴制度不满,控诉农奴主贪婪”的诉苦歌;由于地处四个季节都风光无限好的雪域高原,有(2)表达“赞美大自然、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成群的牛羊“的赞美歌,这个赞美歌当然后来也出现了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好的歌曲,赞扬祖国和党解救藏族人民并大力发展藏区的歌曲;(3)无论何种原因,在孤独寂寞的时候,会萌生一种思念之情,这个时候便会高唱“思念歌”。
        在思想内容上,鲁体民歌非常丰富,但在歌词上给出大家非常明显的解答,比较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所以在藏族人民在深受喜爱。
        3、谐体民歌
       “谐”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是上述所说的,藏族民歌形式之一;狭义就是流传在西藏、甘肃和四川巴塘、阿坝等地区的藏族民歌。他在段落上与“鲁”完全不同,全是单段体的民歌,且全为偶句,如四句、六句、八句。每句有六个音节(多为四句),每两个音节有一顿,分三顿,节奏为XX XX XX,看似与“鲁”的六个音节歌曲相似,实则大不同,因为“谐”是偶乐句的单乐段。
        4、谐体民歌的内容
        (1)苦难歌 藏族人民经历过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这类民歌主要抒发了藏族人民在封建势力的剥削下,惨无人道的生活以及暗无天日的苦境。苦难歌更多的是表现了在旧社会的情景所以苦难歌也称传统民歌。
        (2)赞颂歌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改变了藏区农奴制度,百万的农奴翻身当家作主,在党的带领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自由,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自己的小家。因此产生了大量歌颂社会主义好的赞颂歌。经历过黑暗农奴制度的藏族人民从此迎来新生活,发自内心的歌唱新时代的各种好处,所以赞颂歌也叫新民歌;这里要说从传统民歌到新民歌也正面反映了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从以前的控诉剥削到如今的歌颂党带来的好生活。
        “谐体民歌”的内容丰富广泛,除了苦难歌和赞颂歌之外,还有劳动歌、情歌及其他,都是从生活出发,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
        藏族传统民歌源远流长,有人说:“西藏的历史有多长,民歌的源头就有多长,因为在那些没有历史,没有宗教,没有书本的原始时代,先民们的歌声就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回旋,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之间震荡。”
        三、总结
        藏民歌音调悠长,音域宽广,整体音乐节奏较自由。更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和唱出了自己深藏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比可媲美的就是那能让你令人心旷神怡的一首藏族风情民歌,开阔了人的心胸,更是彻底净化了人的灵魂。面对整个大环境,藏族民歌想要被更多的人接纳喜爱,必须在保留藏族特色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艺术性,予以创新,才能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个百花盛开的时代里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学琴. 浅谈四川藏族民歌“鲁”[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5):30-34.
[2]文陈. “谐”体民歌探源[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1):38-43.
[3]]栗军. 藏族民歌特色及其文化因素[J]. 河池学院学报,2015,35(03):6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