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胃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鲁文善
[导读] 胃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由于胃癌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热量的代谢紊乱,再加上手术创伤和术后进食问题,
        鲁文善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中心卫生院    山东济南251400
        摘要:胃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由于胃癌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热量的代谢紊乱,再加上手术创伤和术后进食问题,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常出现营养不良,且症状会随着时间而进行性加重,患者体内的分解代谢能力和合成代谢为负平衡,免疫力也显著下降。胃癌患者的营养不良非常不利于术后的治疗和预后,而且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非常重要。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很好地恢复肠黏膜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术后恢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引言: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几年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疾病加重表现为嗳气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本病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术后受多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此予以营养支持疗法能满足机体所需营养需求,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其胃肠道功能及形态,使得肠黏膜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增加,改善肠道及免疫功能,避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现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9年9月在接受胃癌根治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了远处转移;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不全或疾病,无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无严重腹泻、肠梗阻等肠道功能疾病。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5~85岁,平均(56.32±4.1)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3~79岁,平均(53.83±2.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由同一组技术成熟的团队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术后24h经患者中心静脉滴注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乳、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氮量设置为0.29g/kg/d,热量设置为125kJ/kg/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中于患者空肠上段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12h抬高病床30°,经肠内营养管输注500mL等渗水,控制输注速度及输注时间,术后24h经肠内营养管输注能全力及5%GNS,比例为1:1。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利用加热器调节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8℃~41℃,初期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设置为30mL/h,结合患者机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输注速度,间隔1h速度增加20mL,1h总输注量不超120mL。如患者输注液体后仍存在能量不足等问题,需辅助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2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χ— ± s ,g/L,n = 48)
   分组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手术前       术后第 7 天             手术前         术后第 7 天
观察组         123.3±11.5       121.5±10.2            35.1±3.2         41.3±4.3
对照组         125.5±11.6       117.8±11.4            34.9±2.5         38.5±2.5
        t 值             1.013            2.541                 1.002            2.490
        P 值             0.866           < 0.05                0.874           < 0.05

        
        2.4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观察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χ— ± s ,n = 48)
         分组                        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住院天数(d)
         观察组                          53.82±8.29                     13.83±2.37
         对照组                          76.28±9.27                      17.62±2.77
          t 值                              8.527                           2.538
          P 值                            < 0.05                         < 0.05

        3讨论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及迁延难愈等特点,病因是饮食结构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工作压力增加等,早期病情隐匿且无典型症状,病情持续发展进而有胃部剧烈疼痛、体质量明显减轻等表现,未接受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胃癌属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胃癌主要采用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持续胃肠减压,长时间禁食,极易引发酸碱平衡及水电解平衡异常,也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为此需结合患者病情及时采取营养支持,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恢复,缩短吻合口愈合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肠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缩短拔管、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典伟,余刚.早期肠内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9):102-104.
[2]王菊芬,施妤.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382-4383.
[3]单祖建.胃肠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血糖控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2):89-91.
[4]张程,侯春凤,刘明珠,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