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 蒙海芳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下   作者:蒙海芳
[导读]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实物模具为认知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利用配套学具作为学习的工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拼接、摆放来感受体验物体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意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勇于尝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手脑并用、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来展开教学,用供参考。

蒙海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上国教学点  530406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实物模具为认知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利用配套学具作为学习的工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拼接、摆放来感受体验物体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意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勇于尝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手脑并用、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来展开教学,用供参考。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学具运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6-031-01

        引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并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验,探索适合低年级数学学具的使用策略。
        一、巧用学具,精彩引入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能否选用适当的学具,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对学具的兴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为此,课上学具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好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年级中认知和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学具,可以选取石膏形状的学具,或是教师自己剪裁的纸壳,再或是生活中符合教学要求的形状物品。然后,教师对这些学具进行配图和上色,当学生在课堂看见五颜六色的道具时,便会被其所吸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阶段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拿起一个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去观察正方形有几个边?几个角?并诱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物品。经过一番争先恐后的回答,学生会对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学上台讲讲自己见过的图形物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感官认识。在课程的结尾,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对教师举出的学具图形进行抢答,最终答对多的小组获胜。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学具,进一步深化对课上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并与家长完成互动,让家长选取家中的物品,让学生回答物品的形状。
        二、进行实验比较,感知数学关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算一算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特点。例如,在“认识面积的大小”教学中采用自制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生体验抽象的几何空间关系。首先,让学生回家准备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和两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课堂上,让学生先观察1平方厘米的纸块面积大小,然后找出与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相近。学生会拿着它去比较身体上的某处表面大小,最后找到手指的指甲与1平方厘米面积相近。采用这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直观印象。学生利用另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将一面的边上写上1分米,并算出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分米,再引导学生在原正方形反面相对的边长写上10厘米(1分米=10厘米),再用10厘米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张正方形正反面数值和单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交流,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体验到面积单位里换算关系的来由和道理。课件填图见证100个1平方厘米可以摆满1平方分米的空间,得到二者的换算关系。学习1平方米的面积教学时,我为学生准备4根1米的彩条,由4名学生扯出正方形形状,让学生站进去,正方形内可站进大约15个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1平方米面积的感知,获得思维上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发现中感受快乐。这种比较实践获取知识的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动手尝试、亲身经历和体验,采用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以此增强学生数学学具的操作技能。
        三、活用学具,积极探索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原因,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活用学具,积极探索。而且,教具的使用应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适用越好。教具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应学生的感知能力,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用七巧板学具时,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形状的组合。通过组合七巧板,活用学具,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探索和培养空间的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和认知时间单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钟表,让学生上台,通过手动拨指针的方式,很好地掌握时针转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一圈是60分,1小时=60分等,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有深刻的认知。活用学具能够增强学具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将给教学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顾兰芬.小学数学低年级利用学具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98.
[2]张彩琴.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具应用策略漫谈[J].新教育,2019(35):77.
[3]潘瑜.学具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解析[J].学苑教育,2019(2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