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王晓霞
[导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高,品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馆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高,品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基础群众文化舞蹈的影响是广泛的,代表着现实生活大部分的精神状态,因此,舞蹈创作是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一定的创新性是基础群众文化舞蹈编导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有效推动舞蹈作品创作的多元性,对和谐社会和经济活动都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关于创新基础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基础群众;舞蹈创作;创新;文化;
        基础群众自发组织的群众舞蹈在一定形式上是一种娱乐,是基础群众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对生活品质的一种体现,而在当下,关于创新基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是非常需要实行的,针对基础群众精神需求,思考创新的思路以及创作要素是舞蹈编导们急需突破的问题所在,其有效创新文化舞蹈的创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性。
        一、我国现有基础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现状
        1. 舞蹈编排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群众文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在舞蹈方面尤其重要,很多基层地区工作都开展了一定的文化舞蹈活动,例如传统曲艺舞蹈的比赛、基层群众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以改善文化舞蹈的传播效益。但是,从这些活动表现中发现,关于舞蹈的编排还是比较陈旧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文化元素也不足够,这样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性。因此,广大舞蹈编导们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创作,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入大量的新型舞蹈元素,巩固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的高度结合,发挥文化水平优势,引导创新舞蹈创作的意识,为基层文化的建设提高更有力的贡献。
        2. 专业人才稀缺,可持续性发展薄弱
        处于基层阶段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导致各类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体系的不完善,因而不足以吸引专业能力高水平的舞蹈人才参与到基层工作中,也就造成了文化舞蹈停滞不前的发展现状,在创新意识方面也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稀缺往往是导致可持续性发展薄弱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文化舞蹈出现低俗文化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新鲜的舞蹈人才的加入,原本基于基层舞蹈编排工作者大多数来自各个社区歌剧团、农村剧院等,其文化艺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为缺乏,因而很难创作出更新颖的文化舞蹈作品。因此,基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人才建设是当下需要改进的。
        3. 舞蹈创作不合理,影响文化艺术水平
        文化舞蹈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能通过舞蹈表演将其艺术内涵展示出来,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们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要合理设计舞蹈动作的艺术性。而在研究现有基础群众文化舞蹈的动作编排发现,其设计由于过分追求艺术性而忽略了基层文化,导致创作出来的舞蹈在表演时显得过于浮夸和华丽,影响了舞蹈作品本身的文化艺术水平。这样的舞蹈作品是很难被基层群众接受的,也进而影响了基层群众舞蹈的发展目标。因此,基层舞蹈编排工作者们要注意结合文化的发展需求,合理创作舞蹈作品,合理设计舞蹈动作的编排。


        二、创新基础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策略研究
        1. 创新舞蹈表现形式
        舞蹈是具有节奏性的,是通过组织人体进行动作的造型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节奏感大多来自音乐的律动感,结合肢体的调配进行表现。在中国传统舞蹈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也是一种创新手法,舞蹈自古以来是劳动的象征,反映着民间艺术的表现。因此,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正确的音乐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基层群众生活的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中的文化舞蹈和音乐元素,是创新舞蹈整体结构的有利支撑。音乐和舞蹈的百分百契合是创新舞蹈表现形式的主要源泉,从很大程度上带给人民群众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也能充分感受文化舞蹈的魅力所在。
        2. 培养创新思维舞蹈创作人才
        创新型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人才的缺失是影响舞蹈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的创新文化舞蹈的创作,培养舞蹈创作人才创新思维是当下急需展开的工作。这就需要加大对基层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建设完整的基层文化,改善基层文化舞蹈创作的发展局势。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顺向思维入手,将生活作为源泉,挖掘生活中可以产生感情共鸣的舞蹈元素,从中选择具有艺术特色的题材,进行有效升华,将其融入到舞蹈中,推动文化与情感的融合,展现出不一样的舞蹈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基层网络平台教程,对舞蹈创作人才进行集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利用高层文化大院和活动中心等的资源,将基层群众作为核心阵地,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文化舞蹈的兴趣,以及更多专业舞蹈对加入基层工作的人才,使得基层群众舞蹈创作的创新团队得到进一步扩大,进而有效培养舞蹈创作创新人才。
        3. 加强舞蹈编排的文化底蕴
        对舞蹈进行合理的编排,是提高艺术水准的主要切入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编排的创新最终表现要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是有效提高舞蹈艺术水平关键。基于此,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编排是要根据舞蹈表演的表现规律,以及基层群众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以此加强舞蹈编排的文化底蕴。比如广场舞的创作,创作者可以结合广大基层群众对舞蹈编排的观点和想法,集合文化艺术的性质,进行舞蹈动作的升华,有效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舞蹈的理解和兴趣的同时,大大的提升了舞蹈的艺术性和文化水平,有效促进文化舞蹈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力。同时,在编排过程中要注意我国传统文化的参透,既要使得舞蹈具有创新性,也要保留精华的传统文化元素,保证时代精神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区文化的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我国特色社会在道路发展中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构建文化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文化舞蹈的创作是必要的,舞蹈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有着相互关联,影响着基层群众舞蹈的热爱和追求,这也是创新的意义所在。因而,在创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对基层群众舞蹈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析,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改善的策略,使得创新的文化舞蹈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兆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3):117.
        [2]戴沉沉.浅谈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0(07):173-174.
        [3]李珞斯.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2):40.
        [4]姚瑶.关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几点思考[J].品位经典,2019(12):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