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锡辉、隋雨君
[导读] 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锡辉、隋雨君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作为载体之一,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育人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思政工作提质增效,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 活动机制 项目化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称《规划》),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规划,职业教育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加突出,日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规划》指出中职学校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中职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同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类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可见,学生会、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的德育途径之一。
        一、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研究的意义
        1.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学生社团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与载体,也是中职学生展现自我风采才华、张扬个性优势、体验成功喜悦的新阵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加入各种类型的社团,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状态比较放松,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通过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2.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社团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师生交流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沟通并指导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在参加社团活动中更加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在参加社团举办的外出学习参观、专业技能大赛、创新比武、公益服务等活动中,可以不断地消化、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技术,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社团以共同专业为依托,把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社团活动中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作为纽带,凝聚成一股力量,形成一种精神,从而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并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专业学习中,帮助学生找到自信,重拾自我。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可以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道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整体提高。除了培养专业能力还可以培养非专业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等,从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研究的目标
        1.完善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体系。一是规范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运行模式,立足学校要求,紧密衔接企业规范、社会需求,从活动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保证社团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二是完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2.打造优秀的社团干部梯队。社团干部是社团发展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完善社团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社团干部的工作职责及奖惩机制,激发社团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是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对社团干部进行职责定位、能力提升、工作技巧传授等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进行评比筛选。三是“师带徒”打造社团干部梯队,及时更新社团干部后备人选,通过师带徒,实现社团干部无缝衔接。
        3.形成社团活动评价机制。学生社团活动实施后,往往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将活动规模视为社团影响力,一味追求项目活动的参与人数,没有关注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加强过程控制和评价机制。一是活动内容评价,依据“五对接”原则,评价活动内容的设计。二是活动过程评价,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活动质量。三是活动实效评价,结合资金、场地、社会影响力等元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研究的措施
        1.合理定位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强调将学生的兴趣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领导应合理定位专业型学生社团,保障社团所需经费及设备等。
        2.强化社团组织建设,提高社团凝聚力。社团组织建设是社团建设的关键环节,合理化的社团组织,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让社团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让大家都产生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
        3.完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保障社团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活动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就要拟定好符合社团需要的内部规章制度,并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不断去补充、去完善。
        4.优化社团干部梯队,促进社团高质量发展。一个社团,尤其是学生社团,它的发展、成长、壮大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社团干部的领导作用是尤为关键的。社团干部肩负着培养锻炼社员,发展社团,发展自己,服务学校等四项使命,要胜任工作,不光需要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还需要较强的策划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优化社团干部梯队,一要完善选拔机制,严格筛选责任心强的学生,保证活动质量;二要完善激励机制,保障社团干部的利益,提高工作热情。
        5.深入校企合作,增强社团成员就业竞争力。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不仅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较强的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一个社团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这里有组织者、秘书处、财务处以及各部门成员等,处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社团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社团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活动,为成员们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快速提升成员们的专业技能,加强职业意识,为毕业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学生社团活动机制的研究将会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社团活动的开展,通过项目化活动管理整合社团活动资源,发挥社团整体效应,提高社团活动效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活动内容设计,促进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通过保障体系确保社团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莉,李晓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育人功能[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03).
        【2】张春燕,潘小燕.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J].浙江教育科学,2010,(06).
        【3】陈忠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