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蓉
大悟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都高度关注,其中,初中数学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中的关键科目,也受到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以往的单板、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活动的要求。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活动是必然趋势。下文首先对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提升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初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和学习生涯有着重要影响。初中教育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和学习成绩提升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求教师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把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还要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
1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渗透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参照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来进行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思维都被固定在一个框架内。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难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此外,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越来越依赖教师,导致独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逐渐丧失,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构建良性的师生交流关系。通过情感教育活动的引入,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密切合作,在交流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非常有帮助。
2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2.1知识教育同情感教育的融合
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感渗透和数学教学视为不同的方向,很难把情感教学渗透到数学课堂上。基于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分开,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中难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往往不能学习与情感体验两全其美,且往往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描述数学知识的背景或由教师设计数学情境才能体现。其实,任何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反过来为现实生活服务,数学知识的背景往往藴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知识的背景有丰富多彩的知识经验背景、实物背景、生活背景、思想背景、方法背景等,每一个背景的呈现,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更会感受到数学思维过程的“巧”、“妙”、“趣”、“美”等。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本身隐含的情感因素,学生就会通过学习产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产生内隐的、稳定的、持久的数学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内容合理、充分地运用到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以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性质和判断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完成相关轴对称图形的搜索。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达他们发现的数字,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他们所说的事情的名字。然后,他们会引导班级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描述的图形,并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寻找对称的知识。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知识内容,以自己的身体对称性为切入点,感知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特点。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形成对家长善良的认知,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激,从而鼓励学生在数学知识和理论学习活动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实现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2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能力培养同情感教育的融合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如若此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学动点问题,数学动态问题,使知识传递给学生更灵活,更具变化性,弥补了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均衡性。例如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很枯燥,甚至会逐渐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模拟过程,动态地演示要求学生掌握的条文和概念,并利用课件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研究过程,这样即达到了授课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而且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贮存能力,可以简单快捷地调用所需的任何知知识,将各个相关的知识点都展示在同一密口下,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对比,不仅节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对于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将课堂内容复制之后慢慢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克服此局限性,可用投影仪直接展示学生练习、作业、作品,不同见解进行对比,更正错误,鼓励创新,以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挖掘数学内容,引入情感渗透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借助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加入情感色彩,引入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发展自己的情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材中结合华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华成功的原因,学习他优秀的精神品质,然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短期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远大目标,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感是人类能动实践探知、积极思考分析、勇于克难求进的动态心理过程。数学是思维的艺术,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思考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教师要在思考和思维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习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如从生活的角度分析数学史料的黄金比例,帮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数学美,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美,丰富数学情感。同时结合不同的数学史料,教师充分挖掘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数学家毕生致力于我国数学的发展,用爱国主义的教育因素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入情感教育环节的发展,让学生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4大胆开放课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应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知识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引导形成努力学习、善于提问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怀疑和观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课时,多媒体引入古代建筑,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明白勾股定理也大多应用于工程,例如修建房屋修井、造车等等。我国战国时期另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不决流江河,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这样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到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必修课,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情感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徐涛,戚耀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56.
[2]王艳丽.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6):56.
[3]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索[J].家长,2019(2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