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明
前锋区广兴镇光辉小学校 四川省广安市 638020
摘要:小学是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起着重要的科学引导与启蒙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是核心内容,需要小学科学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地激发。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途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规定,将小学科学课程划分为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宗旨,对于学生的科学启蒙作用甚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在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正在逐渐形成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分析,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来引导学生的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意识。
1 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是否具有活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大影响。在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会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把学生当作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思想、主见与感情,对他们给予真诚的理解、包容和信任,让学生在精心培育与细心呵护下成长,进而激发其内心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氛围的创设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利用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具有探究色彩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例如,教师在对《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节课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简单的演示,在事先准备好的水槽中,用慢动作放入一个马铃薯,将马铃薯沉入水底的现象呈现给学生看,之后再向水里面不断地加盐,盐会逐渐会溶解到水里面,然后学生会发现水底的马铃薯逐渐地浮出了水面,他们会产生强烈好奇心:为什么马铃薯会在水底飘起来?借助这个好奇心,教师再跟学生阐释马铃薯沉浮的现象原理,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会在水里出现沉浮现象,让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再如,在《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骑小自行车的活动,当活动结束之后,通过提问“小自行车行驶的距离长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形成创新思维。
2 开展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产生于动作,这是认知心理学提出的观点。因此,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会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产生正反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其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大胆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者发现者,并真正感受到智慧产生的力量和创新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我们知道的磁铁》这部分内容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指南针,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千奇百怪的各种指南针样式,非常富有创造力。有的会利用细线把磁化钢针吊起来,有的会利用塑料泡沫来固定磁化钢针,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动手的乐趣,并发散了思维。《植物的叶》这节课,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不同植物的叶子,并将这些叶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叶子的形状、叶脉分布、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在实施分类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种叶子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进而强化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拓展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各行业使用最为常见的一种新时代产物,小学科学的教学当然也要与之相结合,利用其先进性来辅助教学,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非常显著:功能多、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将文字、图像、音乐以及视频等进行有机地融合,创造出生动形象、极富吸引力的画面,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特点、功能足够让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弹簧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生活中的弹簧都有哪些用处,播放弹力现象的变化等视频,让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弹簧中的学问,在思考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鞋底花纹的启示》这部分内容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视频,利用视频的动感画面,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一些难懂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认识,同时还能拓展其思维模式,拓宽认知视野,从更大的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的重要科目,需要教师尊重新课标的教学指示,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习,同时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的讲解提供帮助,多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任会乐.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9,(15).
[2]张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分析[J].赤子,2018,(36).
[3]刘同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2).
作者简介:
姓名:陈耀明
出生年月:1969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四川省前锋区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大专
职称:小学语文高级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