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芹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引导小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而数学因其本身的属性及特点,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去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现代化教学理念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从而使其可以衍生出更加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就是数学,而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是重中之重的教学内容。数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老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采用一定的技巧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与自己达到高度配合,让学生的参与率提高。老师要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多样化。
2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数学知识学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成绩,须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通过不断的磨合练习,从量变达到质变,进而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先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频率,进而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做好基础性工作。
2.2 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这一科目的必备因素。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应用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教师应该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个教学环节的引导,来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进而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推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3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3.1 教师缺乏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方面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小学教师将教学精力集中在对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上,对培养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部分教师存在忽视现象。因为教师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培养了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就能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正是在这种错误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3.2 数学问题意识相对较弱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此类状况,看到问题后,过分执着问题题面,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既不能有效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又不能科学运用数学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造成学生数学意识薄弱、数学理念陈旧的问题,进而不能激发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不能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
3.3 解决问题教学存在局限
学习的目的是让生活更加美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但是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存在局限性,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老师的教学目的变成考试成绩,学生只要掌握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就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行了。
这就让老师的教学形成误差,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学不会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
4.1 建立良好教学氛围,培养解决问题意识
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变成主动,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针对数学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彻底被激发。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数学解决方式多样化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去思考和摸索其他的解决方式,自主探究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老师要注重学生在课上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才能让教学彻底实现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再动手、动脑、实践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树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培养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就能让解决问题多样化教学变得轻松。
4.2 鼓励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点。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可以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提出小组讨论话题。例如,讲授“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工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领悟到除法中余数的意义,并解答本节知识点的题目。教师讲解完本节知识点后,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模式进行讨论解答。例题:将10根小棒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对于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很快地讨论并解答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再出题目:将13根小棒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学生可以通过木棒、实物或者画图相互讨论,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讨论完成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生观察10÷5与13÷5有什么不同。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因此其解题的角度也会不同,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把思维的不同之处传递给对方,从而提升整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其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加强对预习课件的策划,从而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节知识点进行相互讨论,并将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由教师对该难点与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4.3 运用教学工具,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在生活与学习中发现数学问题,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思维,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运用教学工具以引导与鼓励的形式让学生阐述问题中心思想。学会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真正能够在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快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条件以及课堂知识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有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在学习正方体与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用多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搭建出组合物体,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展现的组合物体,并主动提出自我的疑惑,学生主动观察模型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这个组合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这个组合物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等问题,当学生产生这些疑惑后,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再开始讲解,培育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高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思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问题学科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裴艳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01):11.
[2] 刘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9(01):9.
[3] 贾丽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探讨[J].学周刊,2019(02):93-94.
[4] 吴巧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A4):102.
[5] 柴兴茂.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方法分析[J].中华少年,201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