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李 玲
[导读]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非常重要,
        李 玲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茅麓中学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本门学科所运用的最为精准的方法。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学科思维是指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实验,把外部表象和思考实质结合起来,经历实际的加工、分解、组合等思维过程,最终提炼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本文就将从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学科思维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思维;观察实验;培养措施

        在初中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加强对所有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科思维是学习每一门学科 所需要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配合学习每一门学科所运用的最为精准的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探寻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于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来说,这是一门理性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引导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就需要带领他们通过形形色色的实验,经过反复的观察、思考和探究,把看到的表象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的各种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律等,并以此来间接概括反映化学事物的整体思维活动。可以这样说,思维能力贯穿于学生化学学习的全部过程,我们的教学也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为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对学生进行学科思维的培养:
        一、巧设新奇导入,唤醒学生认知期待
        初中化学学科是学生九年级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它以基本的实验探究为根本,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过程,最终探究实验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期待,让他们对即将展开的化学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是我们每一位从教者的责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奇的导入环节,直接牵动学生的内心,铺设一种良性的思维环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的继续深入观察和探究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讲解氢化钠性质的时候,笔者便通过了几个趣味实验,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氢化钠的性质到底有哪些,还会催生哪些物质的神奇变化等。如把氢氧化钠的固体放入热水中,水很快便会沸腾起来,接着,教师向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剂和无色的酚酞试剂,让学生观察两种溶液的颜色变化等。通过神奇的实验,学生的思维被唤醒,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教师实验中使用物品的特性,看看它的所有的特质。

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留足思维探究的空间。
        二、生动讲解提问,点拨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上通过新奇的环节,学生的内心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期待,此时,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良好时机。但是,教师千万不可包办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把知识要点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精要生动讲解,点拨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发展,让学生真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知识结构,教师要及时捕捉住学生思维发生障碍的瞬间,并且做好引导工作,调动学生破除难题的勇气 和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做好质疑的设计和总结非常关键。正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过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们应该通过巧妙的质疑,构建开放式的求知环境,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所看、所思,不断疏解学生认识障碍,使其历经坎坷而获取新知。
        例如在教学一些化学定义时,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来理解知识:化合反应是指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把原来多种物质结合在了一块,而分解反应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后,把一种物质分离出了好几种物质。当学生明确的概念的基本定义之后,教师通过巧妙设问的方法,让学生提炼出其中最关键的字眼儿,掌握其知识的实质。
        再例如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彩图和演示实验,教师应该在学生实验之前,就直接提出实质的疑问,让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针对教师的质疑,分步骤、有重点地去筛选实验过程中的结论和问题,引导他们看实验看门道,而不是单纯地看看热闹即可。就拿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笔者提出:酸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问题,通过多次酸碱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反应的本质特征。
三、有条不紊总结,构建系统全面知识
        成功的课堂需要善始善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总结环节,针对课堂中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条分缕析地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有的内容进行总结,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性质。为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的燃烧有 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只有有效控制燃烧的有利条件,就能够起到促进燃烧、防火或者灭火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总结阶段,还可以结合消防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形象掌握所学内容,了解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学以致用的思路,是其他学科教学难以比拟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他们掌握学科知识,把握学科规律,也为学生的思维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培养了良好的思维方式,也为所有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宪.如何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J].教法研究,2011(25).
[2]余跃平.试论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