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莲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中心学校 530415
摘要:语文是一门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语文——润心的过程,需要走出课堂,品味人生。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迎合时代要求,立足学生的角度,设置趣味十足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用情感拨动学生心弦,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温润。本文将以语文教育为例,结合笔者的教育经验,叙述我的个人教学主张。
关键词:小学;润心语文;教学主张;温度课堂
前言:随着语文学习的宽度和广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乡镇学生害怕语文,冷落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建立情感互动的桥梁才能吸引学生加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能够让师生打破隔膜,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向师性,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跟着教师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也应成为有教育情怀的慈爱老师,用自己的温暖和爱,点亮学生成长的道路,温暖滋润其人心,使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育效果。
一、润心教育含义与魅力
在润心语文教学中,教师投入情感,温润学生的心灵。情感属于主客对应关系,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体验和态度表现,是人类文明的升华与集聚,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个体水平的标准依据。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在教育中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变化[1]。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特定目标引导学生,使学生排除自信心不足,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与情感,形成全新情感品质,达成语文教育目标。
润心语文,需要教师留心学生的身心变化,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保持和学生的密切互动与沟通[2]。在因材施教中,达成高效率教学目的。学生被教师的言谈举止所感染,融入课堂环境,让孩子入情学语文,心中有语文,爱上语文学习,形成有温度的课堂。
二、润心教育重要性分析
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类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自主控制情感的外放和内敛。人类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同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3]。健康的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生活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乐观情感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与创造。向上且积极的情感能够变成学生成长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不仅不枯燥,同时也充满了乐趣。润心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建设,用温暖的感情与学生活动,点亮学生的道路,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以后,学生的思想状态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让课堂变得有温度,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素养。
三、润心语文教育中的温度课堂尝试
(一)精读文本把握文章感情
语文教学的时候,课本中有大量素材用来描写大自然、祖国、人际关系的文章。这些文章或流露着优美情感,或流露出悲壮之情。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温度课堂需要教师做好文章情感挖掘,把握文章情感与内容,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活动。
比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的时候,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精心照顾珍珠鸟的故事。最开始小鸟怕人,后来则是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开始亲近人。文章描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多留意,文章不仅传达和赞美了自然,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动物的关怀之情。
(二)创造情境引入文章感情
润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对课堂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只有怀着深入心骨的热爱,才能孜孜不倦探索语文学科的知识。学生情感除了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的行为和表现影响之外,文章中的文字感情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为了让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和热情,教师先找到文章感情着陆点,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走进文章,实现情感互动,让学生表达从文章中汲取的感情。
课堂上,需要教师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日月潭》的时候,需要教师留意的是,文章描写了日月潭风景,从风景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喜欢日月潭。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日月潭的视频、图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风景的秀丽与美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日月潭喜爱之情。在情境中,学生就能理解和感受作者表达的想法和情感。
(三)领略情感以情引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的内容,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题材,这些题材源自于对生活案例的改编,有些则是结合生活实际创造的作品,真实表达了作者情感。润心语文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关注体验自己的生活实践,感受当时作者的心境,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体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受启发,明白生活与课文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明白了生活就是大课堂、大舞台,学生从此开始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比如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感受乡下的孩子和县城的孩子不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后,明白了作者和闰土终归是两类人,作者在城里有着良好的家境,闰土则在乡下为了生存而奔波,理解了文章最后说的二人再也没有见过的引申含义,即作者后来见到的闰土再也没有少年时候的灵气,而是成为了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大众。
(四)温度课堂需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润心语文,需要教师重视自身素质建设,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爱岗敬业、热情开朗、和蔼可亲才能深受学生喜欢。在学生认可、喜欢教师以后,情感教育工作才能顺利,教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群体,创造有温度的课堂。教师需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在师生心贴心、面贴面的近距离互动中,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成长之润心,润心的语文涵养润心的人。温度课堂中,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基础,设置趣味十足,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营造和谐氛围,用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在学生心里种下的生命福祉,温润学生之心灵,造就有温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何镇东.浅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J].文学教育(下),2021(02):184-185.
[2]刘丽娜.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34.
[3]张莉.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36.